汉语大全>学科教育论文>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一)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情境教学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兴起,因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现已普遍应用于各大中小学和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模式;构建;理论基础;有效方式;误区
  
  情境教学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兴起,因其能有效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现已普遍应用于各大中小学和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情境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典型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构建的理论基础
  1.学科特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经历了几次改革后,在形式上更吸引学生,在内容上更贴近学生,不再是以往的枯燥无味、难以理解。要求也有所提高,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因而,新教材对思想品德教师的教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要求我们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那种满堂灌、不求实际等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灵活多变、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教法。
  2.学生特点。初中生好奇心强,而好奇心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初中生的学习意志正在锻炼之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有必要创造一种新鲜、好奇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油然而生。另外,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活动,而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如何才能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东西,使学生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的飞跃?
  二、构建的有效方式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前导入、课中讲解、课后练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讲述本人对构建情境教学模式的实践尝试。
  1.课前:用好学生资源。时代瞬息万变,思想品德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肯定不能脱离时事。要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时事,又要让学生迅速回到课本知识点,“形散而神不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学生资源所提供的情境。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设置“课前三分钟”便可一举两得。“课前三分钟”是这样操作的:学生按学号轮流开讲,提前一周让学生自行准备,内容是时政热点,重点是学生对这一时政热点的评论,要求评论尽可能切中知识点。也就是让学生提供情境,并指导学生学会用知识点来分析材料,而教师大可实行“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