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新闻传播学>省级电视媒体的定位升级(一)

省级电视媒体的定位升级(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经历5.12渡川大地震,四川广电以其积极出色的表现提高了媒体的关注度与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四川广电展开媒体定位升级战略,成功转型为“爱心成就梦想”的爱心定位。以“爱”为核心,频道从内容至形式进行一系列创新,并将内容定位升级与营销定位相结合,积极拓展营销市场。四川广电用“爱”做品牌符号,打造富有媒体责任意识与人情味的爱心频道,引领爱心传播。
  关键词 定位升级 四川广电 爱心传播
  
  经历了汶川5.12大地震后,四川广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09年春季开始,四川卫视隆重推出年度力作《5.12中国・爱――中国娇子・爱心行动》、《我爱我的祖国》,展现和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用全新的方式体验中国建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无论是汶川5.12大地震中的灾情报道,还是颂扬祖国的大型节目《我爱我的祖国》、《中国娇子・爱心行动》,“爱心传播”成为了四川广电的品牌符号,也标志着四川广电从“故事”定位到“爱心”定位的转型升级。
  定位,是近四十年世界营销界流行的营销战略术语。20世纪70年代,里斯、特劳特创立了定位理论,由此开启了定位至上的理念。艾・里斯、杰・特劳特这样定义“定位”:“定位从产品开始,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于是一个人,也许可能是你自己。但定位并不是要你对产品做什么事。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换句话说,定位即为产品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有的位置。
  作为传播媒介,广播电视产业的定位必不可少。受众细分市场的不断扩大,电视节目样式和类型也日趋多样化,电视节目逐步从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电视节目过剩阶段,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强,节目与节目、频道与频道、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因此媒体必须具备品牌意识,将频道打造得具备自身特点、并有别于其他媒体,从而赢得受众市场。传媒的品牌塑造基于其传播定位,即一个媒体的特点在受众心目中的总体反映,它包括传媒的特质或价值。而当定位成为众媒体争相选择的发展途径时,同质化现象也愈来愈严重,这时定位升级或转型就成为一个具有长远发展目标的媒体的必然选择。如果把频道定位看作是频道发展的起点,那么差异化、特色化的频道定位升级或转型就是频道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定位升级战略的独特视野
  
  2000年以来,激烈的收视竞争使各省级卫视频道纷纷打破过去“综合性”的模糊面孔,从专业化、类型化、个性化等不同角度,寻求具有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频道定位,并由此重塑自身的节目体系,如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大卖场”,甚至于中央台各个节目频道都做出详细定位,积极占领分众市场……各大媒体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频道定位走特色化之路。
  四川广电集团在2005年9月的九寨高峰对话中明确定位为“四川卫视・天下故事――打造中国最好的故事频道”。这一定位,一方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也考虑到四川的地域文化特征。四川卫视的故事频道定位,是借鉴故事叙事特点打造专业化的综合频道,以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电视剧、娱乐节目,把故事化作为一个视角,作为一个价值取向标准来重新对各种节目的形式做编排。其频道传播定位就是故事性凸显,将电视剧、新闻和专题相应对接为“虚拟故事”、“正在发生的故事”、“真实故事”,实现板块化编排,成功打造出故事板块化频道。这一举措使四川卫视收视持续快速地提升,2006年,四川卫视以“四川卫视-天下故事”的崭新风格一跃成为中国收视涨幅最高的一匹黑马,首次跻身全国十强。随着传播价值的不断升级,如何在全国电视舞台上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已成为四川广电的下一个目标。
  5・12汶川大地震撼动神州,震惊世界。灾难来临,全国观众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四川卫视。地震发生后,四川广电集团在几个小时内迅速组织新闻报道,实行8个电视频道两个节目板块24小时并机直播,全方位及时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并停播所有商业广告。一线记者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将最真实、准确的灾情和救援情况及时传达给全国人民。
  此次直播报道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创下了国内媒体之最。四川广电集团的媒体影响力、社会公信力和品牌美誉度得到空前提升,四川卫视长时间高居省级卫视收视排名第一,在包括央视在内所有电视频道中排名第三。其中《以生命的名义》赈灾义演特别节目通过四川卫视、凤凰卫视等15个电视频道,四川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37个广播频率以及新浪网、神韵在线、凤凰网等46家网络同步向全球直播,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当晚四川卫视在20:00―23:34该节目的平均收视达2.463,居全国所有频道同时段收视率的第一。
  在这次危机报道中,四川广电用快速的反应、真实的报道、专业的素养、敬业的精神,使得媒体影响力、政治动员力和社会引导力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媒体形象和公信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其表现不仅受到大量的赞誉和认可,并且迅速地占领了广大的受众市场。
  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往往能成就一家善于抓住机遇的媒体,汶川大地震是灾难,同时也给四川广电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这次灾难的洗礼和考验,四川广电在节目中用心传递的人间真情、无私大爱博得了民众的信任和青睐,也催生了四川广电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思路。通过这次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四川广电意识到受众的关注点落在灾区各项情况与重建工作上,在追踪报道的基础上,大胆决定将频道定位升级为“爱心成就梦想”――四川广电人在经历了地震带来的生与死的洗礼后找到了“爱”的方向。频道内容在保持原“故事定位”基本原型的基础上,围绕“爱心成就梦想”这一主题,积极策划,推出一批优质、新颖的活动和栏目,打造“爱心”这个品牌符号,并将重点放在灾区重建的宣传报道上,以公益栏目、公益活动以及公益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将四川卫视打造为爱心传播的倡导者和领航者,展现电视传媒的公信与责任。
  
  二、“爱心成就梦想”定位的创新策略
  
  受众时代的到来是媒介产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媒介产品及其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内容为王”的现实状况,使媒体必须将节目和内容当作立业之本,走特色之路。经受过地震的磨难,四川卫视品牌形象全面升级,“爱心成就梦想”的频道定位使四川卫视频道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立足于“爱”,重点打造《新闻连连看》《真情人生》等自办栏目,同时尝试举办与“爱”相关与地震相关的系列活动。
  延续“故事定位”时期故事栏目带风格,四川卫视将新闻栏目打造成板块式,四档强势新闻――早间7:00-7:30、午间12:30-12:45、19:35-20:00、晚间23:00-23:20连贯式播出,奉献新闻资讯大餐,并穿插《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特别报道。以“爱”为主题,四川卫视重点打造“真情人生”栏目,对抗震救灾中出现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延续四川卫视在抗震救灾中树立的新闻品牌,树立高端栏目品牌。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四川卫视又推出《我爱我的祖国》全新大型爱国主题娱乐节目。节目以“我爱祖国”为主题,历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的巨大变化,以及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深度聚焦中华民族令人骄傲的方方面面。节目知识性强,内容涉及面广,可视性高,同时又极富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四川广电以“爱”为主题的定位升级战略,将“爱”扩展到关乎祖国、民族的“大爱”,把“爱心成就梦想”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在大地震之后重建家园的四川,爱国情结被无限量放大,重建中的四川,以“我爱祖国”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和党的感激之情。这是塑造“大爱”形象的大手笔,节目价值随之上升,最终深化媒体品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