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详细内容

4万亿非经营性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函待改革。在我国,国有资产被划分为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自然资源性国有资产三大类。其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一般被认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据财政部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在全国国有资产总量中,经营性资产约7.7万亿元(占65%),非经营性资产约4.1万亿元(占35%)0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暴露出来的矛盾和弊端日益尖锐和突出。在资产形成和配置上,由于存在财政预算约束的不严格,造成了使用单位资产占有欲望的无限扩张和资产配置的随意性;在资产使用上,行政管理研究论文由于缺乏公正、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导致资产使用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导致各单位尽量多占用资产和变相将资产转为与行政事业单位性质严重不符的经营性用途;在资产处置上,由于乏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途径,导致使用单位自行随意处置和资产的严重流失;在资产流动上,缺乏明确的规则来促进必要的流动,导致“单位占有、使用”实际上成为“单位所有”。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产等的监管制度”。
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以下个方面问题:不按规定建账,财务处理不规范,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有的单位只有总账而无明细账,资产数量不清,购置时间和使用年限不详。在审计某单位时,发现该单位拥有固定资产2600多万元,但只有总账没有明细账,向财会人员询问资产构成情况,有多少辆车有多少台电脑有多少房屋建筑物竟说不清楚;有的单位购进、修建固定资产,不按照规定账务处理,账有实无;有的单位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和盘点,已拆除、毁损、更新的固定资产不作账务处理,账实严重不符。某医院改、扩建房屋后,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房屋建筑物账实相差500多万元。随意处置固定资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些单位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也未进行资产评估,而自行将房屋、土地、车辆、设备等资产进行变卖、转让或投资入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资产收益流失严重。少数单位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用于对外出租或承包经营,有的未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国有资产非转经审批手续,自行将国有资产出租,或将国有资产划二级单位,或转人所属集体所有制单位进行创收,其收入有的直接用于抵冲招待费等支出,有的放在账外,形成“小金者某些单位将国有资产廉价租给职工再转租,让职工从中谋取差价。这样做不仅使国有资产收益流失,而且增加财政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