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行政管理论文>三化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

三化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能

详细内容

学校行政管理效能的高低,直接与学校的办学效益相关联,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在当前学校行政管理中,有的学校将行政单位的管理模式直接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带来的是事业单位管理的行政化,难免消化不良;也有部分学校引入现代化的ISO9000、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学校实际的融合存在距离,实践中也会发生冲突并走向误区。那么,如何提升学校行政管理的效能?它要求强化对主体行为的约束,更好地服务客体,寓服务于管理之中。

行政管理资源系统化。在学校行政管理上应形成人力资源的系统化管理,在深化、完善、细化和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打破制度执行的部门壁垒,实现管理资源有效利用。着眼构建管理的完整循环,逐步建立起部门间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衔接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制度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推动建立“条”“块”联动的制度执行长效机制,增强制度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建立长效的理论学习系统,强化必须的理念及行为规范。建立明确的分工职责系统,学校领导要根据分工对分管部门的工作效能负责,第一受理人负责落实并向直接管理领导反馈落实情况,不得将任务多层转发,任务的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需要多部门协调的地方,可以定期召开职能部门协调会议,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问题的拖延和滞后引发其它问题。行政管理过程精细化。

要不断增强各层次管理者对学校管理系统的认识,实现投入和效益的正比产出。学校各部门、处室应尽量做到各项制度协调统一、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形成运转协调的过程管理框架,发挥机制运转的整体功能。部门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职能、岗位职责、管理制度等,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和管理目标,使各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过程中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材料,积极参与到管理的各环节,协同组织。各职能部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和信息资源,以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如一定规模化学校,可以尝试年级管理与分线管理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减少管理层次,年级统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任务、检查、反馈、提高,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本年级服务,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指导年级工作,学校行政统一协调,宏观控制学校发展进程。行政管理评价常规化。评价的常规化能有效避免评价滞后带来的执行力低下、落实不力、反思不足等问题。管理过程中要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能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防止高耗损情况下的学校质量的提高,实现效益最大化,可以尝试将管理者绩效考评与岗位职责落实效果相结合,对行政管理人员定目标、定纪律、定期限、定奖惩,对领导和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效能低下、执行不力、不依法办事、违纪违法等损害学校形象的行为,可以加强监管和行政评价力度。可以将领导评价与日常考核、管理能力、教师评价甚至学生评价相结合,按月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反馈至当事人限期改正,以形成管理职能的良性优化。为防止人为原因导致的管理随意和执行混乱,在评价过程中实行短期与中长期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以避免期间评价与长期评价之间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