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西方文化论文>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一)

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一)

详细内容

革命是西方近代文明的独有现象,而后从西方传布到全世界。在革命时期,革命具有图腾一般的神圣意义。此种情结可以称为革命拜物教。对此,我辈是深有体会的。
  通常而论,革命意味着旧制度的崩解与新制度的确立。有两种类型的革命,一种是通过革命确立旧社会中已经成熟的新制度;一种是与旧传统彻底决裂,凭借革命理论创建新建制度。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法国大革命被定义为“所有革命中最不平凡的一场革命,这无论就革命事件本身,还是这场革命的后果来说”。
  法国大革命对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无论怎样估价都不会太过分的。在当时及后世对法国大革命的种种诠释与研究中,亲历过法国大革命风暴的法国作家与思想家邦雅曼·贡斯当的反思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是最令人回味的。
  我认为,贡斯当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与顾准对中国革命的反省具有同类的性质,他们都对革命目的的正义性笃信不疑。对于他们来说,把革命的宗旨与革命的后果相比较,是探讨革命教训与经验的必要途径。贡斯当认为,“革命一般有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们一致希望推翻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制度;在第二阶段,运动被人为地继续,它已经不再是自然的了,它的目标是试图推毁所有与少数人倡导的制度相反的东西。如果说理性的人们可以将革命中止在第一阶段,成功的机会就会是巨大的。这样的革命是短暂的、令人高兴的,是流血最少的。”在贡斯当看来,英国光荣革命与美国革命就是“将革命中止在第一阶段”的“短暂的、令人高兴的、流血最少”的革命。而法国大革命则是不断革命的代价巨大的不幸的革命。它以“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为号召颠覆了导致“公众不幸与政府腐败”的旧王朝,却没有适可而止,而是奢望在革命中解决人类根本无法解决的道德问题,一直延续到践踏人权的雅各宾专政。贡斯当是法国大革命的当事人,他在1796年就写作了《论当前法国政府的力量和赞同它的必要性》一文来呼吁结束革命:“我强烈希望结束这场革命,因为继续革命会伤害自由。这也是为什么我极力主张加强我们的共和国的原因。人类命运中所有高尚而伟大的事业都与共和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贡斯当看到,继续革命已同其自由宗旨相背离,而继续革命的思想原则也是错误的,他力图澄清笼罩在法国革命过程中的思想迷雾。
  贡斯当的全部政治论着都是针对法国问题有感而发的政论作品,其干预现实的意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并不影响贡斯当作品的思想价值,他的某些创见性观点业已成为后来公认的政治原理。他在1819年题为“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公开演讲是自由思想史上具有原创性的重要文献。这篇立意高超的演说透视了酝酿法国革命的启蒙思想家与法国革命家自命为捍卫自由的理念却昧于现代自由的真实意义而造成的严重后果。贡斯当说:“在我们那场旷日持久且充满风暴的革命中,不少怀着良好意愿的人们由于未能分清这些区别而引发了无限的罪恶。”法国革命家试图在现代社会光复古代共和国的制度和美德,错误地将自由理解为“积极而持续地参与集体权力”,他们视为理想的古代人的自由,是适用于古希腊罗马城邦时代的直接民主,它要求人们以其全部精力和智力参与城邦的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而现代文明是以私人的生产交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文明,“商业甚至还有更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解放个人,它还通过创造商业信誉将权力本身置于依附地位。”以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民族国家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政治生活不可能再成为现代人的主要追求。所以,“个人独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求,因此,任何人决不能要求现代人做出任何牺牲,以实现政治自由。”现代自由的主要内容是个人自由,“个人自由是真正的现代自由”。贡斯当说:“在现代民族,每一位个人都专注于自由的思考、自己的事业、自己得到的或希望得到的快乐。”现代人越来越珍视个人的活动空间,“现代人的目标则是享受有保障的私人快乐;他们把对这些私人快乐的制度保障称作自由。”贡斯当指出:“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希望每个人享有自己的权利,每个人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发展其才智。”现代人只能是兼职的公民,适用于现代生活的政治自由只能是委托自己依赖的代表的代议制民主。这种政治制度“必须尊重公民的个人权利,避免干扰他们的工作”,又“必须尊重公民影响公共事务的神圣权利,号召公民以投票的方式参与行使权力,赋予他们表达意见的权利,并由此实行控制与监督”。贡斯当认为,现代人应该正确地运用个人自由与政治自由,学会将这两种自由结合在一起。

哈耶克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在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法国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社会契约学说是卢梭政治理论的基石。依卢梭之见,社会契约的实质就在于“每个人应当把他的所有权利毫无保留地全部让渡给共同体。”卢梭又称这个共同体为主权者,它应该享有无限的权力,人们服从它,就相当于服从自己。因为它既是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代表,又是所有成员共同意志的代表,“主权,即社会,既不能损害社会成员的整体,也不能伤害他们中具体的任何个人。”政府是被社会授予权力的组织,它代表了社会的普遍意志,而代表们不应有任何自己的意志和意见,他们仅仅是社会所选定的工具。主权既不能被委托也不能被转让,更不能被代表。贡斯当批评说,卢梭规定的主权者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如果依照卢梭赋予它的性质,它是不可能运转的。如果这种主权要行使它的权力,它必须把它委托出去,它必定由具体个人来行使。“由于以全体的名义实施的行为,必定——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是由一个单独的个人或极少数人支配的,因此当一个人把自己奉献给全体时,他并不是把自己奉献给了抽象的人,相反,他是让自己服从于那些以全体的名义行事的人。”这样的人往往体现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贡斯当指出:“在所有时代、所有国家,不论是人民的捍卫者还是压迫者,都是不与人民协商而以人民的名义行事的。”所以,尽管全体国民是国家权力合法性的惟一来源,但是,任何种类的权力,包括人民主权,都是有限的。“任何现世的权力都不该是无限的”,因为任何现世的权力必然是偏私的、压迫性的、或者说邪恶的;任何主权也都不应该是绝对的,因为任何绝对的权力必然是专横的、独断的;贡斯当认为:“全体公民享有主权的含义是,除非得到授权,没有任何个人、任何派别、任何有偏向的联合体能够僭取主权。但是,也不能由此就认为,全体公民,或者那些被他们授予主权的人,对个人的存在能够全权处置。”贡斯当把卢梭及其追随者看做一批现代的政治狂想分子,他们无法面对现代商业社会复杂的政治生活,醉心于古代的平均主义与英雄主义传统和公民美德的幻梦,他们像憎恶自己的敌人那样憎恶个人自由。贡斯当尖锐地写道:“法兰西民族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从来没有给予个人自由足够的重视。当我们成为专横权力的牺牲品时,我们多把它作为一个错误来抱怨,而没有把它视为一种非正义。在我们经历的各种漫长的压迫中,几乎没有任何人可以因为捍卫并非属于自己党派的个人而轻松地获得荣誉。”
  在深思远识的西方政治思想家与政论家当中,贡斯当最早察觉到,在法国大革命后期崛起的拿破仑专政,是人类政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专制主义形式。他以极其犀利的科学透视对这种非法摄取权力的专制主义进行了毁灭性的道义评判,他把它称做古代盗取国家政炳的僭主政治。在贡斯当看来,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僭主政治比传统世袭君主制度更酷虐、更虚伪、更少合法性。贡斯当写道:“专制政治靠沉默的手段统治,并且它留给了人们沉默的权力;僭主政治则强迫人们讲话,它一直追查到他的思想最为隐秘的栖身之处,迫使他对自己的良心撒谎,从而剥夺了被压迫者最后这一点安慰。”这些僭主们出身卑微,狡诈成性,“是踩着泥泞和鲜血溜上他的王位,”因为他的侥幸成功足以使他腐败,权力足以使他疯狂;更为糟糕的是,“僭主政治在压迫一个民族的同时还要使它堕落。它要使它习惯于践踏自己过去尊敬的东西,奉承自己过去瞧不起的东西,它还使它作践自己,而且,无论僭主政治多么短命,它都会使所有的自由和所有的改良变得不可能。”贡斯当指出,尽管僭主政治保留了一些自由的形式,“以便证明它的颠覆活动是正当的”,但是,凭恃僭主者个人的霸权地位建立起来的僭主政治不会再容许各种自由的实际存在,它是“以自由的名义展示出一种比历史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任何暴政都更为可怕的暴政。”贡斯当对僭主政治的尖锐批评适用于当代种类繁多的极权主义。这种批评就成为贡斯当思想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