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连·葛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面具论(一)
详细内容
摘要:王尔德提出,在文学创作中,要用“面具”将作者隐藏起来,揭示面具的真理。其《道连.葛雷的画像》深刻地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真理,无情地讽刺和揭露了道连等主人公戴着面具的罪恶,是一部极富道德教育作用的面具论小说。
关键词:道连.葛雷;画像;面具的真理;面具的罪恶
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提出了“面具”论。文学艺术家创作作品时,要用一个面具将自己隐藏起来,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告诉读者面具揭示的真理。王尔德说:“所有杰出的作品都是自觉的、经过深思熟虑的。”〔1〕(P2)《道连.葛雷的画像》,就是他独具匠心地在面具的伪装下,揭示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力作。本文即以该小说为例,探讨王尔德“面具的真理”。
一、“给他一副面具,他就能告诉你真理”
王尔德生活和创作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在人们的生活感受里,除了资产阶级统治的空前巩固,资本主义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力日益强盛,同时也伴生着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带来的尖锐阶级矛盾;攫取了巨额财富的资产阶级、尤其是上流资产阶级道德堕落,行为丑陋,奢侈成风;文学艺术家同他们所处的社会之间的关系非常对立,许多知识分子对于资本主义庸俗现实充满了反感,因而产生了“世纪末的悲哀”。他们便运用文学作品来讽刺和揭露现实社会的丑恶,正如理查.艾尔曼在其传记《奥斯卡.王尔德》中所说,在虚伪成风的英国,对于王尔德来说,语言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并且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种〔2〕(P150)。文学作品成了他们批判的工具。但是,文学家们面对的“虚伪成风的英国”,又特别地表现出,人们尤其是上流社会竭力保持表面的道貌岸然,谁稍有异样就会招致非议和排斥。为了有效地达到讽刺和揭露现实社会丑恶的创作目的,王尔德便提出了“面具”论。
王尔德说:“当一个人亲自讲话时,他最不是自己。给他一副面具,他就能告诉你真理。”〔2〕(P326)即:文学艺术家要用一个面具将自己隐藏起来,在文学艺术品中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向读者揭示真理。他在《面具的真理》一文中,还提出了:“形而上学的真理也就是面具的真理。”〔1〕(P222)也就是说,研究现象的哲学论文揭示的真理与文学艺术虚构的作品所揭示的真理,本质上是相同的。王尔德提出面具论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在面具的伪装下,讽刺和揭露社会丑恶,向读者揭示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的真理。在他未完成的剧作《圣妓或珠光宝气的女人》中,洪诺留问:“你为什么要用这些话来诱惑我?”米瑞娜荅:“使你认清戴着彩色面具的罪恶,看到披着耻辱外衣的死神。”〔3〕(P558)更充分证明了王尔德提出面具论的这一目的。
王尔德不但提出了面具理论,而且非常重视“面具”的力量,在文学创作中巧妙地运用“面具”,《道连.葛雷的画像》就是其面具论的力作。
首先,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自序中,更具体地阐述了他的面具论。他说:“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4〕(P3)在第九章中又说:“艺术把艺术家隐藏起来的程度远远超过把他展示出来的程度。”〔4〕(P124)面具最重要的作用,是将艺术家隐藏起来,在面具的保护下,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肆无忌惮地讽刺和揭露社会丑恶。
“一切艺术同时即有外观,又有象征。”“有人要钻到外观底下去,那由他自己负责。”“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4〕(P4)文学艺术作品是要折射社会现实和现象的,因此文学艺术作品是一面镜子,我们将在其中看到一个面具,但这个影像是文学作品虚构的,请勿对号入座,如果认为是描述你,那就由你自己负责。这样的阐述,将文学艺术家的真实目的隐藏起来,既达到通过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的目的,又保护了作者,真是一箭双雕。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4〕(P3)不能因为文学作品本身表现了道德就认为是道德的书,而反映了不道德就认为是不道德的书。因为“邪恶与美德都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对此,王尔德说:“有些书被称为伤风败俗,无非因为向世人揭示了他们自己的丑态。”〔4〕(P233)德行丑恶的人最惧怕看到、听到别人诉说社会上的丑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这正是面具作为镜子的照妖镜效应。
王尔德以上面具论的观点,初听起来似显偏颇,但认真思考,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面具论作为讽刺和揭露资产阶级、尤其是上流社会伪道德的一种策略和武器,在面具的伪装下,行揭示面具真理之实,这是王尔德高人一筹的地方。
其次,《道连.葛雷的画像》揭示了道德败坏要遭惩罚的真理。小说写的是英国19世纪末上流社会里一个叫道连.葛雷的青年,是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继承了巨额财产的花花公子。“他确实美得出奇”,画家贝泽尔.霍尔渥德出于对美的追求,为道连画了一幅逼真的肖像画。在享利.沃登勋爵巧舌如簧的诱惑和教唆下,道连痛苦自己美的短暂易逝,出于对美的逝去的恐惧,道连祈祷上天:“如果我能够永远年轻,而让这幅画像去变老,要什么我都给!是的,任何代价我都愿意付!我愿拿我的灵魂去交换!”〔4〕(P30)祈祷神奇地起了作用,道连的脸上留住了青春的美色,画像却代替他慢慢地变老变丑。道连用自己的灵魂换得了永久的美貌,但是,“事实上,他的美貌不过是一张面具”〔4〕(236)。面具下的道连沉溺于对美的追求,置道德廉耻于不顾,他一度爱上了善于塑造各种角色的、美丽的女艺人西碧儿.韦恩,又残酷地抛弃了她,致使西碧儿精神崩溃而服毒自杀。18年后,西碧儿的弟弟詹姆士.韦恩来为姐姐报仇,詹姆士已经抓到了道连,却因他年轻依旧的美貌而误判抓错了人,道连未遭惩罚,是他“青春的面具救了他的命”〔4〕(P214)。在王尔德的笔下,道连美貌青春的面具是其罪恶的意象物,承载着道连的罪恶。 正是道连这张面具使他在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陷入深渊。道连发现画像不仅代替自己一天天老去,还承载自己的罪恶,变得越来越丑。他为了逃避成天面对日益丑陋的画像,就将画像移到屋子的顶楼,并用厚布掩盖起来,自己则以光彩的外貌无所顾忌地纵情于声色之中。后来,道连又残忍地亲手杀死了发现画像秘密的贝泽尔。画像不断向道连警告他的恶行,羞恼交加的道连在绝望中,用杀死贝泽尔的利刃刺向画像,不料却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当人们破门而入时,“发现墙上挂着一幅东家的画像,同他们最后一次见到他本人的时候一样容光焕发,洋溢着奇妙的青春和罕见的美。地上躺着一个死人(道连.葛雷),身穿晚礼服,心窝里插着一把刀子。他形容枯槁,皮肤皱缩,面目可憎。”〔4〕(P240)
王尔德面具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将文学艺术家隐藏起来,向世人揭示面具的真理。《道连.葛雷的画像》向世人揭示了因道德堕落而遭惩罚的真理,非常成功地达到了“给他一副面具,他就能告诉你真理”的目的。对此,美国雷纳.韦勒克说《道连.葛雷的画像》“展现了一幅道德败坏遂遭惩罚的寓意画”〔5〕(P482),极为精僻地点明了该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使你认清戴着彩色面具的罪恶”
王尔德面具论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将文学艺术家隐藏起来,肆无忌惮地讽刺和揭露戴着面具的罪恶,让世人认清这些罪恶,正派人以此为鉴,负罪者改邪归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