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税务研讨论文>税费改革对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一)

税费改革对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与对策(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税费改革后对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有何影响,如何评价等问题是需要研究的。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改革 税费 基础教育 影响

1 研究的缘起
  农村税费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减轻农民负担。税费由过去的农业税和人均收入的5%的费,改为税费合并后的土地常产的7%的农业税或土地税。但是,农民负担虽然减轻了,而另外的问题同时也暴露了出来。“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后,在确保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并不再反弹的情况下,能否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能否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正常需要,以及如何确保呢?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2004年7月,在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的资助下,我们一行5人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称长阳县)进行了为期8天的调研,收集到了第一手的资料,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和有关学校的同志进行了交流,更加深了我们对税费改革、对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的紧迫性认识,也力图通过深入调研,提出我们的思路和对策。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我们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教育经费紧张,经费投入受到较大约束;二是政府投入明显不足,财政保障的压力很大;三是如何处理好学生收费与学校发展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不确定因素。
2.1 学校公用经费不足,收支矛盾突出
  长阳县属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县级财力有限。据长阳县政协调研数据表明,2002年县财政收入1.19亿元,有义务教育学校175所,教学点106个,在校学生50346人。从2001年实行税费改革以来,教育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了明显增加,但这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到,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大幅度增长,达52.8%,这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的。尽管政府投入有大幅度增长,但对学校而言,公用经费却日见不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增加的教育经费大都用于教职工的工资。设备和基建的投入在逐渐萎缩,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个问题。同时,业务招待费的大幅度增加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尤其要注意控制招待费的过快增长,毕竟这部分支出对教育经费本来就紧张的民族地区来讲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将这笔开支投入到实验设备购置里去,对一般的学校而言是可以建一个像样的实验室的。
2.2 经费投入的渠道减少
   以往教育的投入是多元的,财政、教育附加、学杂费以及村级负担等,虽然经费总量不足,但毕竟渠道多。实行税费改革后,主要的投入渠道就剩下政府投入和学校的规费,而学校的规费在原有规模上有所减少,学校的负担日益沉重。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研究多渠道投入的问题。
2.3 “普九”负债仍困扰大多学校
   在“普九”达标过程中,不少学校都是负债运行的。如今这成了各个学校的一个沉重包袱,银行的利息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以往这笔贷款大都是由村负责的,如今的村级财政本来就十分困难,还本付息的难度颇大。因此,如何消解这个负担也是政府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3 投入不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