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浅析中水回用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一)

浅析中水回用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水资源;资源化;中水回用

  【论文摘要】:随着世界水资源问题的加剧,寻求缓解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任务。中水回用技术日趋成熟,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在我国也拥有广阔前景。但目前中水回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多种方法不断地研究和完善这项技术,使它得到广泛应用。
  
  1.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的迅猛发展,世界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剧增加,加以水质不断恶化,水资源情况日趋紧张。这以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国水资源总量可观,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污水排放量也逐年增加,河湖污染日趋严重,北京、天津、长春、大连、青岛、唐山和烟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1]。城市工业每年损失达数千亿元。由此可见,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寻求保护水资源和使水资源增值的有效途径,缓解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而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各种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在水资源紧缺的现实下,将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后作为再生资源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所以污水处理并不是最终目的,实现水资源在利用才是当今城市污水治理的出发点。应大力推行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它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就是提高处理后的水质,回供给工业和城市杂用水的方法,把经过处理的污水作为一种新的水资源,加以再利用,以缓和水危机,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经济效益。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1],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易于处理,数量巨大,稳定可靠。凡是污水处理厂都可将污水再次适当处理后回用。全国污水回用率如果平均达到20%,足可以缓解一大批缺水城市的供水紧张。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中水回用的专项工程,因此中水回用必将成为我国大中城市和一些缺水城市必然采取的措施,充分地发挥它的环境效益!

  2.中水简介
  2.1概念
  "中水"的定义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称为"再生水",工厂方面称为"回用水",一般以水质作为区分的标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1]。中水处理即是采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方法将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一定水质要求,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
  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处理后的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化处理后的水和大型建筑物、生活社区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经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污水(下水)之间,亦故名为"中水"[1,2]。中水利用也称作污水回用。
  2.2工艺简介
  2.2.1工艺类型
  按处理方法,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
  (1)物理处理法:如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它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
  (2)物理化学法:如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特点是技术先进,结构紧凑,占地少,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2.2.2基本流程
  单一的中水处理方法一般很难达到回用水水质的要求。通常回用技术需多种污水处理技术的合理组合起来进行深度处理,目前,主要的工艺流程有如下三种[3]:
  (1)原水→格栅→调节池→接触氧化池→沉淀地→过滤→消毒→出水。
  (2)原水→格栅→调节池→絮凝沉淀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3)原水→格栅→调节池→活性污泥池→超滤膜→消毒→出水。
  2.2.3选择原则
  中水回用流程的选择应根据进水水质以及回用要求来选择,如果是沐浴、清洁或喷洒等水质较好的杂排水为中水水源时,一般采用物理化学法为主的处理工艺流程。若主要以厨房、厕所冲洗水等含有机物为主的生活污水为水源时,一般采用生化法为主或生化、物化结合的处理工艺[3]。
  2.3分类
  2.3.1处理系统分类
  中水系统大致可分三类:一是城市中水系统。利用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回用,方便高效;二是小区中水系统。主要是对一些远离城市管网的生活小区内或建筑群的污水实现就近收集和处理、所生产的再生水就地利用;三是建筑中水系统。主要就是一些宾馆、学校等,收集单个建筑内生活污水适当处理后回用于建筑物和小区。
  2.3.2用途分类
  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工业,如印染、造纸、钢铁、电力、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另一方面就是生活污水,如冲厕、园林和农田灌溉、汽车清洗、消防、道路清洁、绿化浇洒[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