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水利工程论文>湖北隔河岩电站库区移民的成功经验(一)

湖北隔河岩电站库区移民的成功经验(一)

详细内容

摘要:经受14年的时间检验,隔河岩电站库区移民工作是成功的。主要成绩有:为业主节约投资17亿元,直接效益大;移民个人补偿人均仅5400元,移民安置成本低;移民工作做到无上访、无返迁、无事故、无贪污等“八无”。主要经验是:开发性移民的路走得较好,特别注意了解决库区和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移民工作着眼于人,做好了人的工作。值得重视的问题是:移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提高相当困难,后期扶持政策要提前和加强;政策研究要适度超前,要疏导矛盾而不要积累矛盾。

关键词:库区移民安置措施政策经验启示

 湖北省清江隔河岩电站库区全部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移民工作全部由长阳县承担,移民经费也全部由长阳县管理和使用,这在全国是没有先例的。
  1987年元月,装机容量120万kW的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库区移民工作在来不及作安置规划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到1993年3月,移民任务提前两年全部完成。到2000年止,经受了14年时间的检验,库区移民工作做到了“八无”(八个方面无问题),的确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值得思考的内容可供其它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参考与借鉴。
  1长阳县基本情况及隔河岩电站对其淹没的影响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山区的清江中下游,县域面积3424万km2,总人口42.2万人,由16个民族组成,其中土家族人口占49.7%。清江流经长阳148km2,水系发达。
  隔河岩电站位于长阳县境内,大坝高151m,坝顶高程206m,正常蓄水位200m,总库容34亿m3,电站装机4×30万kW,年发电量30.4亿kWh,水库长93.7km,水库面积72km2。
  水库淹没及淹没影响涉及长阳11个乡镇86个村。淹没及淹没影响涉及土地资源71000亩,移民搬迁5259户29224人,其中农业人口24063人。此外,隔河岩工程工区征地3019亩,征地移民2502人。
  2移民安置以人为本,走开发性移民之路
  隔河岩电站库区在移民安置中体现了对移民的人文关怀,消除了过去移民安置工作“重工程,轻移民”的思想影响,解决了移民的生产生活困难,为移民的生存与未来发展给予了机会与空间。隔河岩库区移民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开发性移民的指导思想和“大分散、小集中”、“三为主、三同步”的移民方针。他们提出:“如何解决好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利用机遇加快库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避免过去在有的地方出现现代化的电站与落后的地方经济并存的局面,必须吸取过去在水电站建设中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重经济赔偿、轻生产扶持,没有把移民工作同本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训。”充分体现了他们对党中央、国务院1985年总结建国30多年水库移民工作的经验教训后提出的水库移民工作应当“使移民安置与库区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的深刻理解。他们所说的“三为主”指的是:移民安置形式以就地就近为主,安置门路以大农业为主,移民兴办企业以小、集、轻、矿为主。“三同步”指的是:移民的分批安置与工程进度同步,移民的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同步,移民的生活生产安置与公益设施建设同步。
  长阳县委、县政府以“移民安居乐业、库区长治久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开发,坚持四个结合(移民搬迁与安置结合、移民生活安置与生产安置结合、库区移民与库区经济开发结合、库区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创造性地开展移民工作,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2.1六种移民安置方式
  根据长阳县“老、少、边、穷、库”五位一体的具体县情,为了争取实现使移民安居乐业,长治久安,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六种移民安置方式。
  (1)就地后靠,分散安置。就地后靠,以农为主,改田建园,这是长阳县库区移民安置的主要形式,占搬迁移民总数的70%。为了照顾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农民“故土难离”的心态,这种安置方式能较好地使移民安定下来投入生产,在过渡期内,生活上的震荡较小,当地邻里之间的关系易于融合。
  (2)相对集中安置。清江隔河岩库区的滑坡险段多、切角大、坡度陡、裸露岩多。库区移民的86个村中,有24个无后靠安置的条件,因此,选择了部分资源开发较好的地方,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兴建了7个农村移民集中安置点,统一安置了800多户3000多人。
  (3)扶持企业安置。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利用库区资源,支持兴办了一批乡村企业,既拓宽了安置门路,又为库区培育了财源。县移民局除了扶持少数有移民任务的县属企业外,还支持库区乡(镇)村兴办了企业55家,直接安置了移民300多人。
  (4)务工经商安置。对一些有经商能力的移民户,经审核后允许他们进集镇务工、经商安置,共安置了移民340多户1000多人。其中,1/3的移民户将户口迁入城镇,成了独立的经商户,2/3的移民户口仍在农村,经商不离土。
  (5)劳务输出安置。长阳库区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组织劳动力外输既有必要,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为此,当时提出了一个目标:“想办法为每个农村移民户解决一个子女出来就业”。经过努力,向县内外和省内外共输出了移民2500多人,使农村移民户的半数户均都有一人出户就业。
  (6)外迁安置。由于库区移民安置容量有限,县移民局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移民外迁安置,共安置移民433户1631人,分布在全国7个省(区)28个县(市)。外迁移民大多选择在条件较优、经济较发达、易于致富的地方。定居下来以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较快。
  2.2 制定了一套有利于移民重建家园和库区经济发展的措施
  (1)适时制定优惠政策和调整经济政策,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六个方面是:整体与局部、国家与地方、当前与长远、工程与移民、工区与库区、移民区与接受区。
  (2)结合实际制定一系列具体配套政策。从长阳的实际出发,具体的配套政策归纳起来有14项,几乎涉及了移民生产生活、库区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两金”(库区维护基金、移民发展基金)使用最为重要。
  (3)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政策,用动态调整的思想指导整个移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