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社会其它相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特点――以希望工程为例(一)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创新特点――以希望工程为例(一)

详细内容

一、社会创新的真正含义
  创新,原本是熊彼特提出的用于描述经济行为的概念,后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创新是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创新。对于社会创新,不同学者有不同认识。国内学者的理解偏重于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变革,从而产生创新绩效,是个大社会的概念。而国际上的理解则偏重于小社会的概念,尤其是非建制化的社会单位进行的创新。这里的社会与政府、企业、机构是并列的层次。
  从国外几个成功的社会创新案例来看,政府的非参与度都比较高,基本都是由社会而非政府完成的创新。尽管政府可以发挥作用,但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些案例对于我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是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国家,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比任何西方发达国家都要复杂。也就是说,在我国,需要社会自己完成的事比需要政府完成的事的比例高出很多。所以我们更需要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的真正意义在于提出某种现实有效的方法,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社会创新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经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手段。对于社会创新的对策,不仅要合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创新的综合结果。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它赖以进行的社会支撑结构:经济能力、科技能力、教育水平、观念意识、管理水平等。
  二、“希望工程”的社会创新点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社会创新,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l0月30日宣布实施以来,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25亿多元,资助援建了11266所小学,并已逐步形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资助体系,改变了260万名贫困学子的人生命运。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估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我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度最广泛、最具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
  实践证明,希望工程是中国目前最大也是最成功的社会创新。它的社会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组织形式,二是经费筹措,三是对社会的道德感化。从组织形式上看,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是半官方团体,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团委、少先队等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成为希望工程强有力的组织依靠。在上世纪80年代末,这样的半官方鲤{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创新。在经费筹措方式上,希望工程主要通过民间募捐,通过一对一的横向资金流以及统筹统支自竖向资金流完成资助工作。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民众对知识的渴望,民间对教育事业一直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上世纪80年代末,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知识可以带来财富。大家对于知识和教育的渴求几乎变成了某种崇拜。通过向希望工程募捐可以转移这种崇拜,所以希望工程规模发展神速,而这正是希望工程最为成功的社会创新点。
  希望工程第三个创新点就是对社会的道德感化。数千万计的各界人士参与希望工程,捐款资助失学孩子希望工程的开展,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社会各界以及新闻媒体采取各种宣传手段,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大力宣传希望工程,烘托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使亿万人受到思想道德的感化。
  三、中国社会创新的特点
  希望工程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创新,必然有其历史阶段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也可看出中国社会创新的特点。
  首先,社会创新将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变迁的主导形式,成为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动因。因此,社会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回顾历史,在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创新都成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下的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以知识为核心动力的阶段,社会创新必将占据着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