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林学类论文>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建立与实践(一)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建立与实践(一)

详细内容

摘要介绍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立的现状,总结了该试验区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为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提供发展思路。
  关键词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立;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湖北省省委、省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跨区域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即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仙洪新农村建设在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整治、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1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建立
  2008年7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鄂文〔2008〕46号,以下简称《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指出,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所属的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建立全国第一个跨区域的、较大范围的、综合性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1]。该试验区以仙洪公路为主轴,环绕洪湖展开,内有19.78万户,75.45万人,其中劳动力29.35万人,占总人口的38.90%;总面积1 467km2,其中耕地4.43万hm2,养殖水面2.13万hm2 [2]。2009年5月,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行政地域范围扩大到23个乡镇,将周边的9个乡镇(其中仙桃市2个,洪湖市2个,监利县5个)、322个村,新增纳入仙洪试验区建设。
  早在200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选择100个重点镇、1 000个村开展“百镇千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省委、省政府对这100个重点镇的基础设施投入达6.1亿元,对1 000个典型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达6亿元[3]。但是由于试点面积小、地点分散等原因,试点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不利于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无法根本解决新农村建设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连点成片、由点到面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而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形成跨区域的成片、成面的综合性试验区。
  2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实践
  试验区始终把积极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心。一是在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该区域优质稻米、名特优水产品、优质畜禽产品生产优势,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种、养殖业等主导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在1年多的时间里,省委、省政府及各级组织投入资金9 018万元,实施农业板块项目建设37个,建设优质稻基地3.47万hm2,优质油菜基地1.89万hm2,新开发水产板块0.95万hm2,合计已建设板块基地6.31万hm2。截至2008年,试验区粮食总产量达48.3万t,比上年增加2.21万t,增长4.79%;油料总产量4.84万t,比上年增加1.13万t,增长30.35%;水产品总产量19.43万t,比上年增加3.15万t,增长19.36%[4]。二是积极与龙头涉农企业合作,通过帮助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培育自主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促进重点企业成长,进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监利县福娃集团在毛市镇、福田寺镇建设2个粮食加工厂,年加工能力逾20万t,带动两镇农民种植优质无公害水稻0.4万hm2,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 800人,实现了农户与企业的“双赢”。三是围绕洪湖生态、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地热温泉等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乐”、沿湖“渔家风情园”等观光、旅游农业,努力探索一条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增收新路子。湖市峰口镇塘咀村的“休闲农庄”,由江苏一家民营企业投资1 800万元建设,租地16.73hm2,每日可接待游客300人,安排就业100人。出租土地的农户,仅土地租赁和在农庄务工,年人均收入就可达到7 000多元,比过去每年增加2 400多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2008年仅洪湖市片区10个乡镇就实现总产值4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0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20.3%,高于洪湖市居民平均收入;仙桃市2个乡镇完成农业总产值4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 5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13.8%,高于仙桃市平均水平;监利县2个乡镇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980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亿元和790元,高于监利县平均水平[5]。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这一长期困扰试验区发展的“短板”问题,省直部门制订了交通发展、国土整治、水利发展等7个方面的专项规划,并争取项目资金12.2亿元。其中投入资金3.245亿元,修建、改造一级公路仙洪公路与峰观公路59km,修建、改造县乡公路42km,修建、改造连村通组公路168km,基本形成“网络村镇、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格局[6]。仅仙桃市就改造、新建仙洪一级公路和村村通公路98 km;水利建设投资1.5亿元,疏通渠道56条,总长达124.2 km(其中主干渠道85.9km,田间灌溉渠道15.3km,衬砌水泥砖护坡23km),使得昔日“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的大动脉得以打通。电力建设投资1 800万元,完成104个村的电网建设勘测和设计,一期电力配套项目也陆续展开。湖北省国土厅投入专项高产农田建设资金4.5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2个,整治农田总面积2.04万hm2,目前已经完成计划工程量的80%。以监利县毛市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该工程总共投资4 500万元,对9个村2 000hm2耕地进行改造。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新增加耕地超过80hm2,新建设泵站32座,机耕桥和人行桥169座,涵闸80座,大小渠道84.1km,田间路和生产路94km,硬化渠道7.2km,植树达3万株,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格局初步形成。此外,投入近1亿元资金改造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使试验区所有村落均实现有线电视、电话、宽带网络、无线网络进村入户,该区与外界交流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
  3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成效
  (1)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最直观的变化便是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改变过去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畜禽乱跑的现象,试验区投入1 000多万元,先期启动了100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以“一建三改”、安全饮水、垃圾收集与处理、晒谷场建设、立面改造、门前绿化、道路亮化、填土平坑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仅洪湖市就投资新建沼气池4 700多口,填涂平坑逾15万m3,修建水泥垃圾池6 837个,配备保洁员508人,配置垃圾清运车83台,建设垃圾掩埋场210处,污水处理厂2个(计划为8个,目前开工建设2个)[7],修建下水道13 400m,清理污水沟83条,治理污水乱排200多处,初步建立起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监利县资金投入3 000多万元,开展了“五整五建一统一”的综合整治行动,共计修建墩台路52km,平整晒场23hm2,安装路灯300余盏(部分为太阳能节能路灯),修建花坛300多个,植风景树2万余株,新建自来水厂3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