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关于30年农村改革阶段划分与深化(一)

关于30年农村改革阶段划分与深化(一)

详细内容

[论文关键词]农村改革;阶段划分;综合改革
  [论文摘要]中国改革始于农村。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农村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中国农村正处于综合改革时期。要从农民增收、土地制度改革、基层政府改革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从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30年里,我国农村改革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温家宝:《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求是》2006年第18期)这三步的改革逐步破除了束缚农民积极性的旧的经济体制,使农村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一、中国农村改革阶段划分
  
  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农村改革阶段划分意见不一。笔者认为,中国农村改革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8年。该阶段主要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1983年,放活农村工商业,使农民获得了自主择业权;1984年,疏通流通渠道,使农民获得了产品处置权;1985年,调整产业结构,取消统购统销,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择业空间;1986年,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使农民获得了相对的平等发展权;1987年开始推行村民自治制度,使亿万农民群众获得了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民主决策权。(杜润生:《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总体来看,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放宽农村政策,搞活农村经济,保障农民生产自主权。经过这10年改革,中国农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据统计,从1978年到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由3000亿公斤上升到4000亿公斤,农业总产值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6%。而从1978年到1988年,中国GDP年均递增9.22%,其中来自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7个百分点,所占份额达到63.7%。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第二阶段,从1988年到1998年。这一阶段,我国整个改革重心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机构改革,农村改革的步子逐渐放慢。然而由于党中央、国务院就如何搞活农村金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增加农业投入、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该阶段我国农村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经营自主权方面仍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三阶段,从1998年到2006年。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但税费负担却居高不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变得刻不容缓。1999年,安徽省率先发起农村“税改费”试点工作。2000年,国家开始正税清费,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取消乡统筹、村提留和各种专门面向农民的集资摊派及行政事业性收费。2004年,国家减免征农业税,到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200多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中国农村改革走向新阶段。
  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该阶段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着力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启动了农村综合改革。这阶段的改革正在进行当中,重点要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全面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二、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几个重点问题
  
  30年农村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任务仍旧十分艰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土地制度改革、基层政府改革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问题。
  1.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历年农村改革都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上需要缩小以至消除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改变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促使其走市场经济道路。首先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去年有多则名人在博客上帮北京某地滞销果农“叫卖”的新闻见诸报端,这说明目前我国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从根本上影响了农民增收。因此,要继续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巩固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成果。着力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山林等集体资源和小型农田水利等集体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其次,要吸收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引导乡镇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环保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普及农民工培训工程,使农民工拥有新职业的技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