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河南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一)
详细内容
摘要:河南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文章从对河南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旅游、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各个方面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河南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建议政府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社会事业;现状;问题;任务;政策措施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基本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基础,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党委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河南必须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河南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民受教育环境显著改善
“十五”后三年完成了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全面消除D级危房;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施优质高中扩招工程,缓解了初中升高中的瓶颈制约;整合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提高了农村劳动者技能,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农村教师工资的发放权全部上划到县,编制内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政策,不断扩大“两免一补”范围,覆盖了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资助面、在校生享受比例和投入资金总数均居全国首位。
(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农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河南省政府筹措和争取资金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扶持贫困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业务用房建设,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在全省大多数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6.95%。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对全省109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改造建设,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实施了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农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旅游资源优势得到开发,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河南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加强了郑、汴、洛“三点一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南太行、豫西伏牛山、桐柏-大别山区旅游资源的连线连片开发,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贫困山区、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启动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大别山区、桐柏山区等红色旅游设施建设,弘扬了革命传统,促进了老区经济发展。
(五)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安排资金建设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站和配备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加强了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了对农民群众的生殖保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启动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小康工程,使越来越多的计划生育家庭得到实惠,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进一步向少生优生优育转变。
二、河南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河南省农村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主要是:农村教育基础依然薄弱,主要平均教育经费指标居全国后列,农村中小学运转困难,学生辍学率较高,农村初中三年保留率仅为93.8%;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仅占高中阶段的39.3%,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的能力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农村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比城市高48.6%、42.5%和19.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比城市低9.8个百分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比较突出;基层文化设施十分短缺,67%的乡镇文化站有站无舍,82%的村没有文化活动室,还有340多万农民不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农民生育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作为人口第一大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农村社会保障程度很低,相当一部分困难群体得不到有效救助。
这些情况说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许多配套政策还没有到位,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得不到充分保障,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居民公平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还没有得到切实保证。这种状况也抑制了农民消费水平和发展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政府在农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机制,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影响深远的重要战略任务。
三、河南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一是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2007年起对所有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加快寄宿制学校和薄弱初中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积极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二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到“十一五”末,使50%以上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实行城市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制度。三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点推进100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适龄劳动者掌握1-2种实用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