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农村消费研究(一)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农村消费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扩大内需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拉动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适应扩大内需、保持增长的需要,必须从实证角度认真研究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全面分析拉动农村消费的各种制约因素,从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角度系统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逐步破解农村消费增长乏力的难题,进而拉动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农村稳定繁荣。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村消费;基本状况;制约因素;对策措施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的情况下,要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扩大内需必须把扩大农民消费,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拉动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曲靖市农村消费的基本状况
曲靖市地处云南东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人口大市,全市辖9县(市)区, 2007年总人口603・04万,农业人口527・71万,占总人口的87・5%。(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50、60页数据计算)。调查显示,2000年以来,曲靖市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农村消费规模和质量明显扩大和提升,农村消费市场开始启动。但总体上看,曲靖农村消费仍然处于一种低级的初发阶段。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总量规模小,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更大。2007年农业增加值118・67亿元,占GDP总量650・42亿元的18・2%,农民人均纯收入2 666元,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3元的24・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 25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 093元,占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25・3%。
(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50、60页数据计算)2・农民收入水平虽然不断提高,但农民消费比重却不断下降。据调查, 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 350元, 2007年2 666元,年均增速为7・04%,按理说,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比率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也应随之提高,但实际上曲靖农民消费比率却从1997年的92%下降到2007年的79%,十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仅增长69%。(据2008年中共曲靖市委办、政府办、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写的《曲靖改革开放30年》第23页数据计算)生活消费的增长幅度大大慢于收入增长幅度。
3・农民人均消费年支出平均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速。1997~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5・37%,而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7%。(据2008年中共曲靖市委办、政府办、统计局、曲靖调查队编写的《曲靖改革开放30年》第19、23页数据计算)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巨大。2007年,曲靖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 093元,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258元的25%。
5・从消费结构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高于城镇居民,农村消费结构严重落后于城镇,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支出1 041・84元,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 093元的49・8%,恩格尔系数为49・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3 316・62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8 081・43元的41%,恩格尔系数为41%。(根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391, 399页数据计算)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总体上是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慢,到2007年仍然高达49・8%,食品消费仍然是农民的主要消费支出,消费层次整体水平不高,农村消费结构严重落后于城镇。
6・城乡消费信贷差距巨大,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市场缺乏应有的推动力。据调查, 2001年,曲靖市消费信贷余额为14・5136亿元,农村消费贷款占全市消费贷款的比重为13・8%。
2007年,全市消费贷款余额为65・3199亿元,农村消费贷款为14・764亿元,占全市的18・8%, (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曲靖市支行提供)且农村的消费贷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发放,以助学贷款为主,真正的消费贷款还没有这么多。而同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3・13亿元,县及县以下销售总额为823 205・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8%,仅县以下的零售总额为47・36亿元,也占全市总额的38% (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235页数据计算)。由此清楚表明,曲靖市农村个人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十分微小。
7・与全国相比,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差距巨大,呈现出整体的西部地区特征。
规模小,收入低,农民比重高。2007年曲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 666元,全国为4 14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曲靖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占38・42%,全国农村零售占全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重为32・28%,比全国低出6・14个百分点。(据2008年曲靖市委办、市政府办、曲靖市统计局编写的《曲靖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第102、108、109、110有关数据计算)曲靖市200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比全国2006年的43・0%高出6・8个百分点。①由于收入水平低,恩格尔系数偏高,在反映农村居民享受和发展的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四个方面的支出比重曲靖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上述四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3・9%、4・9%、6・4%和1・5%, (据2008年曲靖统计年鉴第391页数据计算)而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以上四项指标分别为18・5%、7・9%、12・63%、2・6%。②曲靖市分别低于全国4・25%、3・03%、6・23%、1・1%。呈现出典型的生存型消费偏高,发展享受型消费偏低的特征。
二、制约农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1・历史因素。历史上,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自然经济造成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长期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又遭到帝国主义国家包围封锁的背景下,我国主要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支持了工业化。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世纪80年代末止,通过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合同订购方式,农民为我国工业化做出的资金贡献累计达7 00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后,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每年仍高达1 000亿元左右。③同时农民、农村、农业被长期隔离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外,无法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农村消费市场不旺,农民消费能力低下是历史上农民为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客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