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农村研究>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思考(一)

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思考(一)

详细内容

  [摘要] 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本文构建了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从农民道德意识生态、道德关系生态、道德活动生态等指标入手,研究现实生活中农民的道德生态是否平衡,探索现阶段解决农民问题的新思路――建立大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关键词]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

  “中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1]在我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和道德境界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提高,也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事实上,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和目的,也是道德的主体和目的。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关键是要拥有良好道德水准的公民。社会的发展与人的道德生态状况是两个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人的道德境界的提高,道德境界的提高反过来又必将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探讨解决农民道德生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需要。
  
  一、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概念
  
  社会预警机制,是对社会运行状况发出预报信号,显示社会已经或即将发生无序现象的临界状态,提醒社会管理者要早作准备及时应对,防止社会运行状况恶化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方法。目前,预警机制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现代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高密度的人口聚居区,在汇集人类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城市功能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城市社会问题,为了防范城市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建立了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2]类似的概念还有:失业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外来生物入侵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和预警机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警机制、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我国政府危机预警机制等等。其功能是向社会发布某种不正常事件的预报警报。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是对现实生活中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活状况是否出现问题发出预报警报,从而引起社会管理者的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社会风险而制定的一套制度和方法。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任务,是对农民可能因道德危机而导致的社会病态运转状况作出预报警报。这个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由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道德生态研究两个部分组成。
  
  二、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期机制的理论依据
  
  道德生态平衡是指人的道德观念、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等方面的协调,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主观伦理期待与客观实现程度的平衡,是个体道德生活的和谐,二是不同群体之间道德生活的平衡,是不同群体既定的伦理期待与客观实现程度的平衡,是群体间道德生活的和谐。
  (一)道德生态平衡是促进个体和谐的根本途径
  农民群体与社会其他成员相比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存在差距,部分农民的心理表现出脆弱、敏感、承受力较差的特点,这就需要从道德层面对农民予以关怀、呵护,将部分农民这种自卑、脆弱的心理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反社会情绪予以适当的疏导,使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温暖,摆脱被社会遗弃感和忽略感,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全体人民一起顺利、适时完成心理调整,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道德生态环境。
  (二)道德生态平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3]农民问题是目前潜在的社会最不稳定因素之一,贫困的农民群体与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正处在一个比较敏感的时期。如果我们漠视农民问题,就势必导致农民群体和既得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立,这种矛盾和对立又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和紧张的主要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更深层次的因素,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4]。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是互动并生的,人与自然的综合协调既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整合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后者影响以至决定前者”[5]。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前提和保证。历史的事实已向人们表明,当人与人之间如果处于敌对的互相残杀的战争状态,自然环境无疑将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就不能处于和谐之中”[6]。
  邓小平指出,“中国一定要继续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7]。通过对农民道德生态的研究,帮助农民解决自身的问题,鼓励他们在社会允许的范围内,在不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合法地追求个人的利益来满足自身的需求,达到个人的和谐,改善农民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关系、实现全社会的和谐。
  
  三、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的可能性
  
  实际上,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原因有规律可循的。实现社会稳定不能光凭社会管理者的主观愿望,而是有赖于被管理者的合作与配合,有赖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理解与融洽。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了解民心民意,而了解民心民意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帮助社会管理者获得某种民心民意的信息,作为调整和决定自己的政治主张、政策措施的依据和参考。
  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确保这个目标的实现,社会稳定是保证条件,其中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平衡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状况,就要对农民群体的道德生态进行研究,而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是研究的基础。道德生态预警指标体系由一系列反映农民道德生活中比较敏感的社会热点或关节点的数量指标所构成,每个指标都指示着农民道德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了可能发生危险的信号。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可以使社会管理者能对将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指标是对现实社会农民道德生活状况的客观描述,包括农民对社会客观状况的主观感受。预警指标指示农民道德生活状况是否处于无警与轻警或轻警与重警的临界点上。如果一个单个指标处于或超越了临界点,并不一定会立即出现道德危机,但是几个不同的指标都处于或超越了临界点,发生道德危机的可能性就显著增大。通过这个道德生态预警机制,一旦农民道德生态出现警报时,我们就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农民已经“这样”的道德状况可能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在已经“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阻止它向可能“怎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农民群体的“这样”朝着我们希望的“应当怎样”的方向发展。我们研究农民道德生态、建立农民道德生态预警机制,就可以较为及时和准确地判断农民群体道德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在不稳定因素快速积聚以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以缓解或消解农民在实际生活和道德生活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