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旗帜的马克思主义(一)
详细内容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战斗旗帜,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以往的习惯是从理论形式上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实际上,作为旗帜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指引革命前进的航标和灯塔,必然代表着革命的方向和形象,必然浓缩着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必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的思想纲领、政治纲领和社会纲领。因此,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构成和内容,从其实践形式和革命目标上看,可以概括为思想旗帜、政治旗帜和社会旗帜。
【关 键 词】旗帜/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政治旗帜/社会旗帜
【 正 文 】
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战斗旗帜,而马克思主义旗帜究竟包括哪些根本内容,理论界对此尚未进行过深入探讨,只是习惯于从理论形式上把其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但问题就在于,马克思本人既没有仅仅从这种表性划分上阐述自己的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说的区别和对立,也没有仅仅从这种理论形式上概括自己学说的精髓和实质。他主要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实践发展,社会主义运动的革命目标和时代主题等角度,阐释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贡献。1852年3 月马克思在致魏德迈的信中指出: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 )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①这段精彩的论述讲明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之点,同时还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趋势和时代主题。由此看来作为旗帜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指引革命前进的航标和灯塔,必然代表着革命的方向和形象,必然浓缩着革命的任务和目标,必是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的思想纲领、政治纲领和社会纲领。因此,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根本内容应从其实践形式、革命目标和时代主题上将其概括为思想旗帜、政治旗帜和社会旗帜。
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醒世篇
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条万绪,但作为代表这个学说的方向和形象的思想旗帜,统领其全部理论和学说的思想灵魂,只能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这条思想路线,恩格斯是这样概括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的根本不同之点,是它决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人们在理解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时,决意按照它本身在每一个不以先入为主的唯心主义怪想来对待它的人面前所呈现的那样理解;他们决意毫不吝惜地牺牲一切和事实(从事实本身的联系而不是从幻想的联系来把握的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怪想。除此以外,唯物主义根本没有更多的意义,只是在这里第一次对唯物主义世界观采取了真正严肃的态度,把这个世界观彻底地(至少在主要方向)运用到所研究的一切知识领域里去了。②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适用于不同的斗争时代和革命任务,会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和时代特征,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这些观点总起来就构成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③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下,辩证唯物主义是这个旗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马克思多次讲过:在黑格尔看来,思想过程是现实的创造主,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性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恩格斯在阐明这个哲学时写道: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这种物质性……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的……④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 大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凡是断定精神先于自然界,从而归根到底承认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⑤马克思不但坚决驳斥了始终这样或那样地同宗教相连的唯心主义,而且坚决驳斥了当时特别流行的休谟观点和康德观点,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论,批判主义和实证论,认为这类哲学是对唯心主义的一种“反动”让步。
唯物辩证法是这面旗帜的基本方法。恩格斯写道: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由一成不变的事物构成的,而是许多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以及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从黑格尔以来,已经深入了一般人的意识。在辩证哲学看来,不存在任何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都带有必然灭亡的迹象;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任何东西都站不住脚的。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马克思把辩证法看作是一门“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其本身包括现时所谓的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这面旗帜的主杆。马克思认识到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不完备性和片面性,因此确信必须把关于社会的科学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序言中,对运用到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史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如下的周密说明: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⑥马克思主义指出了对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进行全面而周密的研究的途径,因为它考察一切矛盾趋向的总和,并把这些趋向归结为可以确切判明的社会各阶级的生活和生产条件,揭示了物质生产力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证明。马克思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列宁评价说,社会学中这种唯物主义思想本身已经是天才的思想。当然,这在那时暂且还只是一个假设,但是一个第一次使人们有可能极科学地对待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假设。现在,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原理,在没有另一种想科学地说明某种社会形态(正是社会形态,而不是什么国家或民族甚至阶级等等的生活习惯)的活动和发展的尝试以前,在没有另一种想象唯物主义一样把“有关事实”排列得秩序井然,把某种社会形态生动地描绘出来并给以极科学的解释的尝试以前,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别名。⑦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成果形式,体现了这面旗帜在思想路线方面的革命性和战斗性。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许多历史著作中,马克思提供了他用唯物主义观点研究历史、分析每个阶级以至每个阶级内部各个集团或阶层所处地位的光辉而深刻的范例。马克思为了估计历史发展的全部合力,分析了社会关系以及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从过去到将来的许多过渡阶段的复杂情景。马克思和恩格斯由此揭示了阶级斗争的两重性:任何阶级斗争都必然采取政治的形式;任何阶级斗争都归根结底为着经济的利益进行。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使无产阶级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社会,由自在阶级变成自为阶级,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的核心内容就是马克思的第一个新贡献: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这是马克思的两个历史发现的等值表述形式,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阶段上,斗争的焦点就是围绕着马克思的第一个新贡献展开的。因此,在这个历史阶段上,承认阶级的存在,同时承认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