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一)

详细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其整体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但是理论

界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研究却很不充分。由于理论界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

分解为不同的学科,实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因此,在理论界人们习惯于从不同

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种研究方式既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马克

思主义,同时又不利于对马克思主义从整体特征上的把握。

  本文试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作初步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有两种传统的理解。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流行的马克

思主义教科书体系,它渊源于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在苏联

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成为一种固定的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从不同

的学科领域研究和解释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多少门学科就有多少门

马克思主义的学科,整体性事实上被马克思主义的各个学科的体系化所消解,

虽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被认为是三门最核心的学科。马克思主

义的整体性被理解为这些学科的体系的总和。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处理方式的

显著优点是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普及,有利于从不同学科领域对马克

思主义的深入研究,而且事实上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宣传和普及有不可磨灭

的功绩。但是这种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方式用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学科的各种观

点掩盖了马克思主义最富有生命力的显著特点,即它是以人类的实践即具有历

史规定性的感性具体为基础的社会科学学说,尤其是它具有的方法论的本质。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体系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各门学科的体系化,那么

以卢卡奇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则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和

它的观点的相互关系的角度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他们把整体性理解为部

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的关系上整体具有优先性(他们也叫总体性)。他们认

为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具有的革命的、批判的和人道的性质,规定和制约马克

思主义的各个部分和所有观点,使其具有从属性。(注)但是他们一方面把马

克思主义具有的革命的、批判的、人道主义的特征作了抽象的理解,另一方面

用早期马克思的思想来注解中、晚期马克思的思想,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但

他们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的方法论性质,对我们今天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整

体性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我认为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从两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的内

容的有机统一性和马克思思想所具有的整体性发展的特点来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从内容上讲,是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表现形态,因此它

是建立在实践运动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科学学说

  这种实践所具有的具体的、整体的性质,规定了这种学说的整体的性质。

这种规定在马克思主义内容上的表现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一种有机

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它们是溶为一个整体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界,通常只从哲学角度来研究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变革,在传统的辩证唯物主

义的体系中强调的是这种变革的科学性质,在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强调

的是马克思实现的向实践向度的转变。我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决不是一个纯

哲学内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表现在从思想到现实的根本转变,即哲学的出发

点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和共产主义的内在的统一。马克思把实践唯物

主义与共产主义看着是同一个东西。他说:“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

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

物。”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没有批判现实的生活关系”的错误时指出:

“正是在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者看到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要条件的地方,

他却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1〕这是因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从人出发和对现

实的革命的批判的态度,必然地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导致共产主义。在这里

实践的唯物主义即共产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被看着唯物主义的内在规定。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