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一)

详细内容

[摘要]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意蕴不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刻反映,更是对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充满着理论创新的睿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如下三个方面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的人学价值: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彰显了把“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学;意蕴;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灵魂与精髓,是我们党迄今为止关于发展理论最系统、最完整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继承和深化,充满着理论创新的睿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新的理论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思想。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一切实体性东西的本质。”人是历史的主体,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因而人是现实世界的根据和根本,历史是依靠人并且是为了人的人类创造活动过程。这样,马克思就为“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合法性证明,奠定了真正的人本学基础。同时,他还针对资本统治的王国奉行“钱本主义”,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服从于资产阶级获取利润的狭隘目的,从而导致人的本质的高度异化,人被肢解和片面化、畸形化发展的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建立“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的最高升华,翻开了人学发展史崭新的篇章。
  党的十七大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公开宣称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终极理念:就是以人为根据和中心,用人的维度看待一切,一切依靠人、为了人。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正在于它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选择了“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
  首先,“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合乎客观规律的。马克思以“依赖关系”为标准把社会发展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一物的依赖关系一自由个性(人的全面发展)”三大形态,实际上就是“以神为本一以物为本一以人为本”的三种发展观和发展道路。其中,“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发展道路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发展理念由原来“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复归的内在体现。
  其次,“以人为本”是解决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迫切需要和关键所在。综观当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与实施中重物轻人,甚至于见物不见人;过分追求经济速度与数量,忽视社会效益和公共利益的片面政绩观;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与失衡等,其主要症结和病根都源于对“以人为本”的背离。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要在发展中牢固树立和实践“以人为本”。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秉承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一般的原则,更重要的是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古代社会虽有“以人为本”的主张,但它更多地是作为手段,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带有明显的工具特征。近代以来的“以人为本”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催生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它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前提,在实践中必然导致“钱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创造了前提,探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二者的真正统一,正是摆在无产阶级政党面前的崭新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仅第一次明确将“以人为本”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而且还高扬“以人为本”的人民性,把发展看作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因而从根本上破解了这个课题,从而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秉承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人充分自由地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崇高的价值目标和追求。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消除异化,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本质要求和不可剥夺的权利。因为人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马克思提出并为之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理想社会形态。科学发展观既自觉地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追求,又切实推进现实的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首先,科学发展观在价值目标和追求上,同时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和追求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胡锦涛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明确指出: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追求,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也是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社会作为人的集合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形式与条件。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但它最终体现为人的发展,归结为人的发展。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推动和促进着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不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追求,不努力提高人的素质、生活水平、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发展本身也会受到重大影响。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动规律认识不深,把社会看作是发展的主体,经常把社会凌驾于人之上,过多地强调人是社会的人,却忽视了社会是人的社会。因而在发展问题上,片面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追求经济的增长,对人的发展重视不够,不仅影响了人的发展,最终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和追求,表明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识的深化和对人的发展问题的高度重视。
  其次,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历史过程,它离不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文化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仅给人们带来了可供占有和支配的丰富的物质资料,使人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饥饿状态,把人从为温饱问题而疲于奔命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而且也给人们从事精神文化创造,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才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列宁十分肯定地说:“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虽然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又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面对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把发展尤其是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愈来愈充分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