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高校宏微观经济学立体化教材
详细内容
一、西藏高校《宏微观经济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背景《宏微观经济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的所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几乎都要开设《西方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课程,该门课程在我国的开设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在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一般都以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内容为主要参考。目前西藏高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都是选用国内高校比较流行的版本,如:高鸿业编著的《西方经济学(宏微观部分)》,宋承宪、许强主编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黄亚钧等主编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等。这些教材相对西藏高校的学生来说教材内容多、理论抽象、公式复杂,并且该门课程在教学中一直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方面注意不够。西藏高校学生数学功底相对薄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所以很难选到适合西藏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西方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教材,加上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所以学生学习该门功课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突出。
为此,进行《宏微观经济学》教材立体化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迫切。立体化教材建设新理念是200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首次提出的。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满足教学多种需求、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传统印刷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为中心,借助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和数字化教学支持服务以多种媒介、多种形态、多个层次进行整合的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出版物的集合。它突破以纸介质教材为知识传播载体的传统,提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国内很多高校在很多课程教学改革中已取得积极的成果。他们在综合考虑教学对象多层次、教学内容多学科、教学形式多媒体、解决问题多角度等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并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媒体间的互动,强调各种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应用对象、不同应用环境来设计教学、以满足多样化和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求。立体化教材建设理念的提出,符合目前西藏高校《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国内其他高校在立体化教材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将给予我们很大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二、西藏高校《宏微观经济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特点及内容 (一)《宏微观经济学》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目标 1.立体化教材是对高校传统教材的重大突破,立体化教材是我国教材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本研究将带来西藏高校里程碑式的教材革命。打破目前国内教材的框架性内容,增加实用性内容。按照立体化教学的需要进行建设,努力构建出一个包括纸介质教材《宏微观经济学》、纸介质与电子版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内容完善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课件(光盘)》、纸介质与电子版的《宏微观经济学习题集》、纸介质与电子版的《宏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网络交流平台“经济学论坛(局域网版)”等6项要素构成的立体化教学体系。该体系旨在向西藏高校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激发西藏高校学生学习《宏微观经济学》的自主性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热情与能力,使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更易获得(通过纸介质资源和网络资源),六要素互相对接,彼此支持,必将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受益者不仅是我们的授课对象———学生,还有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搭建教师间相互借鉴、交流的平台,取各方所长,共同进步。(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