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学理论>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详细内容

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可或缺的基本手段。计量经济学作为定量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工具,在西方国家经济学科中居最重要地位,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学课程中具有权威的一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莱茵语,1983);在我国目前它不仅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经济学类本科各专业8门核心课程之一,而且绝大多数高校也作为经济类、管理类研究生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或学位课进行开设,其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数量经济方法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国经济学学科教学日益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一些学者在不断进行探讨和实践,如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这对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由于该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公式、符号及数学推导,再加之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课时数压缩,许多高校仍主要采用那种重理论体系而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而轻能力培养、重机械灌输而轻启发思考的教学模式,而作为较先进的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很少应用,这与新形势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相适应。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推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研究式教学法在《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计量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和规律的一门应用经济学科,目前它在经济结构分析、经济发展预测、经济政策评价、经济系统仿真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适宜于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且有助于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施研究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参与性。目前,计量经济学新的方法不断出现、课程内容体系日益丰富,但由于课时的限制,无论是对于本科还是研究生,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均以讲授模型估计方法和检验方法为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方式,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到大量的数学推导,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采取研究式教学方法,则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以外,通过设计问题或提出课题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了解计量经济方法应用领域和应用状况,从而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参与性。实施研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编写应用案例和撰写课程论文是实施研究式教学法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学会收集相关信息(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