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学理论>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详细内容

宁欣、陈涛从“唐宋变革观”中的城市研究、“经济革命”与城市变革、“空间”的研究与研究的空间三方面论述了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认为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伟民论述了唐宋转折视野下的赋役制度研究问题,认为近一个世纪来的研究,学界已对两税法之后赋役制度的基本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平铺式制度阐释遇到了存世文献不足的困境。介永强认为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与佛教文化交流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古时期,佛教僧侣西行求法,东来传教,或陆路,或海路,往返于中国本土与域外诸国之间,是古代东西方交通往来的重要内容,客观上促进了中古中国对外交通路线的开拓和发展。经济政策晋文、崔浩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承接秦汉重农政策,强调和倡导重农,重视土地制度改革,积极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提高和推广农业科技,使重农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

杨华星指出,由于中央专制集权与世族利益的博弈,南北朝时期各时段的盐业政策不尽相同。南朝由于世族集团的强大和商品经济相对发展,政府实行食盐放任政策;北朝商品经济落后与中央权力相对强大,各朝以实行盐业专卖为主,但由于世族集团对盐业利益的争夺,盐业放任政策时有行之,因此北朝的盐业政策在时收时放中徘徊。南北朝盐业政策的变化与调整,反映出政府与世族在盐业中利益的博弈与双方力量的消长瑏瑠?。城市市镇经济宁欣对中古社会的城市社会做了深入系统地探讨。瑏瑡?张天虹强调,在中国历史上城市格局的变动中,庙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唐朝中后期,庙会开始兴起,寺庙和道观等地成为长安城内便利的经济交流场所,进而成为官府开场的便要处。长安城内一部分大规模经济活动也从“市”转移到“场”,从而构成中古都城布局从坊市到街市的动态而有序的变化瑏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