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经济学理论>从经济学供求理论讨论古都文化的开发对策

从经济学供求理论讨论古都文化的开发对策

详细内容

一、古都文化的经济特性

( 一) 古都文化具有依附的经济价值性古都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并由此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3]( 40 -48) 。但是其经济价值不会直接表现出来,也不会像文化艺术价值那样自动产生,而是要依附于文化艺术价值。一旦缺少了这种文化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就会随之消失。古都文化这种依附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古都文化遗产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如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品、旅游门票收入、古玩字画等创造的有形物品化的价值; 二是古都文化遗产带来的间接经济价值,如带动演出服饰、道具、灯光等相关市场的发展,拉动交通、餐饮、宾馆、娱乐等行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以及形成的文化品牌等表现出的无形经济价值。

( 二) 古都文化具有稀缺性因为资源的稀缺才产生了经济学。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把与人类生存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分为 3 类: 自由物品、经济物品 ( 稀缺物品) 和有害物品[4]( 3 -4) 。历史在不断向前发展,并在发展中凝聚各个阶段丰富的文化和物质成果。古都文化遗产的稀缺性是由古都文化遗产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来反映的。古都文化是以各个朝代为主体形成的文化,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成果。每一个古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都经历过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因而不同古都的文化遗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因此可以说古都文化的供给都具有有限性,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河南省的五朝古都郑州、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等都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朝代,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色。然而现实社会中,人们对古都文化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因此,有限的资源供给与持续增长的需求间的矛盾导致古都文化具有稀缺性。

( 三) 古都文化具有排他性在经济学中,排他性是指某个消费者在购买并得到一种商品的消费权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费者 。同时,排他性还指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或对特定权利的垄断性。按照经济学中的概念来分,古都文化既不是私人产品,也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这里的排他性有 3 层意思: 其一,古都文化主体具有排他性。从古都文化的产生来看,它有自己产生的区域,是在某一区域内不断沉淀而形成的。另外,古都文化的传承也需要若干代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因而古都文化的所有权应该属于特定的主体。古都文化主体的排他性,有利于古都文化的开发。其二,古都文化风格内涵的排他性。古都文化是时代文化的缩影,具有很强的空间辐射力、时间穿透力,一旦形成特定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产生巨大社会影响。每个古都的文化风格都具有时代特色、区域特色,并具有排他性。其三,古都文化消费( 享用) 上的排他性。为了更好地开发古都文化,主管部门往往通过限制参观等方式,将一部分消费者排除在外,有时也在消费( 享用) 过程中对消费者进行限制。

( 四) 古都文化具有区域的自然垄断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古都文化的稀缺性和排他性决定了古都文化的自然垄断性。古都文化资源稀缺且无法再生,同时也无替代品,这就使古都文化具有了自然垄断性。另外,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因素的作用,古都文化在产生、发展和传承过程中的排他性,也导致古都文化具有自然垄断性。由于古都文化是特定区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因此被看做该地区的资源禀赋。这种自然垄断性具有区域特征,不同区域内人们传承的方式不同,内外环境不同,就产生了差异,使古都文化表现出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色。比如河南安阳的殷墟文化和甲骨文文化等就鲜明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二、古都文化开发的经济价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都文化具有经济性、稀缺性、排他性和垄断性等经济学特性,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挖掘古都文化的经济价值,有效地推进古都文化开发工作。下面,将借助供求理论,从古都文化的经济特性出发,把古都文化作为一种供人们消费的商品,研究供求变动所带来的市场变动,进而探讨经济利益的变动。在开发初期,古都文化遗产的供给是刚性的,相对来说数量是固定的。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观念的进步,对古都文化遗产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相关分析如图 1 所示。图 1 古都文化市场的刚性需求古都文化市场中供给曲线 S 是垂直的,说明古都文化产品的供给是刚性的,不会随着需求的变动而变动,供给量为 Q。需求曲线分别为 D、D 1 、D 2 ,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分别为 E、E 1 、E 2 ,对应的价格分别为 P、P 1 、P 2 ,其中 D 1 、D 2 分别表示古都文化市场需求的减少和增加。在初始状态下,供给曲线为 S,需求曲线为 D,市场均衡数量为 Q,均衡价格为 P,矩形 OPEQ 的面积为此时古都文化开发所带来的收益,即古都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

如果市场对古都文化的需求减少,比如人们对古都文化不感兴趣,对古都文化认识模糊等,需求曲线向下移动为 D 1 ,则均衡价格降低为 P 1 ,此时由于价格降低,数量不变,古都文化的收益相应减少,为 OP 1 E 1 Q,即古都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减少。如果市场对古都文化的需求增加,比如人们文化保护和开发意识增强,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对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提高等,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为 D 2 ,则均衡价格上升为 P 2 ,此时由于价格上升,数量不变,古都文化的收益相应增加,为 OP 2 E 2 Q,即古都文化开发的经济效益增加。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该设法增加人们对古都文化的需求,吸引人们来参观( 享用) 古都文化,这样才能使古都文化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古都文化的开发。在古都文化的开发过程中,虽然古都文化的供给是刚性的,但是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进一步发展同古都文化配套的相关服务( 如导游、文化博物馆、宾馆、酒店、交通等) ,增加古都文化市场的供给。同时,通过政府部门的宣传与引导,全民文化开发意识会不断增强,人们对古都文化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相关分析如图 2 所的示。 古都文化市场的弹性需求随着古都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推进,古都文化市场的供给变成有弹性的供给。(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shlunwen.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