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创新教育(一)
详细内容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系统地阐述了对教育创新的要求:“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源于平时的教学过程,然而综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存在一些严重不足之外,具体表现为:1.师生角色的转换不到位,教师“一言堂”状况依然存在,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确立;2.课堂教学情景不够,信息量小,特别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3.教学形式单调乏味,未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而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4.课堂结构不紧凑,教学过程呆板,双边活动极少,情感交流也不够。究其原因是传统教育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被动接受一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谈不上有创新能力,也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结合教学实情,谈谈在新世纪怎样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与学生的智力的发展首先是创造性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换言之,学生不在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的主体,意义的创建者是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发现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在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督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或发现者,那么创新教育如何在体育课堂中体现出来呢?又如何开创体育教学的新局面呢?―、设疑启智、创造气势、激发创新思维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教学步骤是层层递进,可根据所教的内容及相关资源设计思考题,使学生对体育中的某一动作有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论、辩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所受教育知识也有限,他们各抒己见,使他们在讨论中学习,在争论中获取,在辩论中进步。我们知道教有法而无定法,他们的思维各有所长,通过这一话题,既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在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在情感气氛中进行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热情鼓励及耐心的期待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信,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课堂活动的主动参与。因此我认为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传递给学生,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不断处论体育创新教育金 海(汉中市勉县阜川中学 陕西省 724209)摘 要 本文通过本人七年的学习及教学经验,以不同角度分析了创新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性,鼓励教育者大胆创新,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崭新的教学法去培养新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