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研究论文>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研究(一)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现代契约理论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本文阐述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探讨了契约关系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问题,并从完善契约关系的角度提出了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若干建议。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是一种经济、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关系有重要影响。
  
  一、会计政策选择及本质特征
  
  会计政策按其制定和选择主体的不同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政策则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笔者所讨论的是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指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中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
  美国《会计总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2号——会计政策的披露》对会计政策的定义是: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以及经营成果,在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用的方法。
  可见,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选择,是为企业会计核算和对外编报财务报告的目的服务的。一般来说,会计政策既包括总的、指导性的会计原则,也包括相对具体的、体现会计原则的会计方法,二者共同构成了会计政策的基本内容。会计政策选择则是在既定的可选择领域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会计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低效率地分配投资资本”。因此,企业各利益相关者都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契约安排。
  
  二、契约关系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契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由于会计收益在契约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为了管理和协调委托代理关系,避免某些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就产生了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从会计学的角度看,会计政策选择就是怎样为企业代理契约关系的确立和考核提供公平合理的衡量基础。
  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代理人的管理当局是自身效用最大化者,当发布公允的会计信息可能损害其效用最大化目标时,管理当局就有动机进行会计政策选择。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的结果证明,企业往往通过借助于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与契约安排实现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会计政策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规范,形式多样的会计政策选择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取得与己有利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提供了可能。
  
  (一)管理报酬契约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分离,股东与管理当局处于委托代理链的两端,两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只要不存在一种能够反映企业行为的充分信息指标,企业管理当局就会利用其信息优势侵犯股东权益。管理报酬契约通过对经理人报酬及行为作出的约定,激励和约束管理者去选择和实施可增加股东财富的活动,从而控制经理人的道德风险来达到降低代理成本的目的。管理报酬契约是控制代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检验这一报酬契约和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假说,称为红利计划假说。
  红利计划假说认为:1.如果盈利低于支付红利的最低目标盈利水平,则经理人便有进行“巨额冲销”的动机,即通过提前确认费用或递延确认收入,以进一步降低当期收益,从而提高未来期间的盈利;2.若实际盈利高于目标盈利的上限,则经理人存在通过递延盈利来降低报告收益的动机,因为超过上限的盈利将使他们永远失去获得这部分红利的机会;3.仅当企业盈利界于红利计划的上下限之间时,经理人才会如红利计划假说所示:篡改盈利额来提高分红的现值;4.如果经理人的分红计划中包括了认股权,则他们更愿意选择平滑收益的会计方法,以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在上述激励机制中,会计收益被用作确定支付给管理者报酬的重要基础,因此管理者十分关心对会计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甚至会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利用或操纵会计政策选择。
  
  (二)债务契约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债务代理契约关系源于借贷业务,当企业和债权人的债务契约关系发生后,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便产生了利益冲突,这种利益冲突具体表现为股东或经理人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转移、剥夺债权人的财富。在研究代理关系在债务契约中的作用时,人们假定经理人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同时又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捍卫者和代言人,即此时代理关系的委托人是企业的债权人,代理人是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而债务契约也就是企业经理人代表股东与债权人签订的,用于明确债权、债务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法律文书,其契约条款一般都是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订立的。债务契约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经理人的行为或要求其按一定的原则、目的行事,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债务契约的存在,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理人存在着通过减少债务价值以增加权益价值的手段将债权人财富转移至股东手中的动机。但因债务契约的限制,经理人有可能采用避开约定的会计政策、会计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其目的,正如美国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的达里怀教授所说,“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一种可降低技术性违约可能性的途径。一家公司能够降低违反保护性贷款契约的可能性……且贷款契约中含有保护性条款的公司有更大的动机选择可加速增加收入的会计方法。”
  基于债务契约的研究,国外的学者提出了负债权益比率假说。他们认为,债务契约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主要体现为:1.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企业的负债权益比率越高,企业经理人便越有可能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移至当期的会计程序,如利息费用的处理、折旧的计提等会计程序都可帮助企业达到调节收益的目的。2.如果在某种会计方法下将发生违约行为,人们将预期管理当局会变更会计政策,以避免这种违约行为的发生。3.企业越是与特定的、基于会计数据的限制性契约条款联系紧密,企业经理人便越有可能采用可增加当期收益的程序。一般来说,股东增加其权益价值的途径一是增加企业的总价值;二是将债务价值转移为股东权益价值。对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而言,前者是有效率的契约行为,后者则是机会主义的契约行为。会计政策选择在上述负债权益比率假说中的作用,会带来以下两种效应:一是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能够起到降低社会契约成本的作用,使企业的经营更富有效率;二是若代理机制不完善,机会主义型的会计政策选择将对企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