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理论论文>绿色会计论文(一)

绿色会计论文(一)

详细内容

【摘 要】本文简述了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并对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出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我国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绿色会计 企业发展 可行性 对策 研究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绿色会计产生背景分析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极度开采的状态。人口剧增致使需求增加、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判传统会计基础上产生的绿色会计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旨在为保护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的会计信息。西方绿色会计理论中,以英国邓迪大学的格瑞?威尔士大学的霍金森、加拿大审计署的罗宾斯坦等人最具代表性,其核心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目的在于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二)绿色会计研究的意义

1.绿色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2.企业应确立“绿色经营”理念,绿色会计是绿色经营系统的组成部分。

  3.企业应确立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受托责任,绿色会计系统可以确认和考评企业的社会和环境受托责任。

  4.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修正传统GD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企业的绿色会计核算则是宏观“绿色GDP”计算和核算的基础。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有关我国环境污染经济落后与贫穷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根源,但依靠发展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仅不能改善生态环境,反而加重了污染的程度,当经济增长到达一定阶段时,对环境资源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我国的环境污染类型已十分严重,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以环境资源为代价的。

  我国对环保的重视促进绿色会计的发展

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应制定环境保护法;1982年,我国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写入《宪法》;1984年,中央将环保提到了“基本国策”的地位;1994年,我国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被写入《刑法》;2003年,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随之发展的绿色会计,最初的研究以理论为主,2002年启动具体实践,但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比较重视环境报告,政府管理机关是最主要的使用者,企业环境报告存在强制型和自愿型并存的局面,且以强制型居多。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6月成立“绿色会计专业委员会”,为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提供了平台,促使绿色会计的尽快建立。

  (一)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环境资源现状的需要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东乏西富,资源配置与利用不均衡。绿色会计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整体出发,要求企业对所拥有、使用的自然资源、对环境、资源的污染破坏及应履行的治理义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敦促企业转变“无偿使用”资源的错误观念,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

  2.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基础,自然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企业要实现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

  3.企业适应全球竞争的必然结果

国际上要求企业将自然资源的损耗进行核算,计入损益,产品定价要考虑相关环境因素,绿色会计帮助企业顺应国际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更充分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的可行性

1.绿色会计是环境学等相关学科与会计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这些相关学科在我国发展已经较成熟,能够适应绿色会计建立的需要。

  2.我国会计的基础规范工作日渐完善、《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推行,使绿色会计可以借鉴一些理论和方法,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环保观念的认同形成良好的试点工作基础。

  3.相关法律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政府的监督和推动作用,形成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外部政策性基础。

  4.广大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绿色会计的推行形成良好的监督。

  5.企业认识到绿色会计推行带来产品国际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等,会主动实施绿色会计,自愿披露绿色会计信息。

  6.国际对绿色会计的不断推动,发达国家绿色会计实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我们更多的理论经验借鉴和实务学习案例。

  三、绿色会计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企业绿色会计推行的准备

虽然绿色会计在我国推行已经具备必要可行性,但还需要很多准备工作。

  1.推行面临的主要困难

(1)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仅对财务领域知识掌握良好,缺乏环境、生物等方面知识。

  (2)计量标准需要时间统一

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三绿工程20”,实施显效,但环境资源方面的统一标准制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对经济事项的反映难度增加

绿色会计计量除了用货币计量,还要对事项的原因、性质和预采取的措施、预计成本进行详细解释。

  (4)税收方面的缺陷

①没有专门环保税种,限制了税收对环境污染的调控和保护作用。

  ②现有资源税,税档差距小,征税范围狭窄,不能明显调节资源的合理利用。

  ③环保税收优惠单一,税收政策缺乏灵活性和有效性。

  ④不同污染物间收费标准不平衡,采用单因子21收费,会使企业规避纳税。

  ⑤征收方式不规范,排污费由环保部门征收,影响排污资金的使用效果。

  2.推行绿色会计的前提条件

传统会计中的企业,往往只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对资源消耗无度。克服这一缺点,推行绿色会计,要以下列条件为前提:

  (1)提高全民素质,加强环保意识。

  (2)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增强从投资改善环维护中取得效益的抗风险力。

  (3)制订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

  (4)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建设,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符合环境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