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会计理论论文>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一)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用来协调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行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习惯和制度的统称。会计信息的披露是解决会计信息需求者与提供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有积极作用,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作用对公司治理结构意义重大。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均衡机制

  一、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

  (一)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方面的要求,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表现得极其明显。比如,证券监管机构均要求上市公司在会计期间结束以后的一定时期之内,对外披露其年度报告、半年报告和季报;要求企业及时披露重大事项;等等。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具有一定质量的情况下,这种信息披露及时性的要求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及其利益和行为的规范和协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推动会计信息基础的一贯性

  与企业有关的各利益相关者在会计信息基础的一贯性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上市公司要对外披露其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并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上保持一贯性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是形成企业财务信息的最重要基础性内容。这种信息披露可以对信息使用者恰当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定位、企业间的比较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存在多种可选择性的情况下,一贯性的要求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适当披露对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及其利益和行为的规范和协调就显得更为重要。

  3.增强非经常财务业绩形成的透明度

  在企业财务业绩的构成中,一般来说,常规业务形成的营业利润、企业对外形成的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所产生的投资收益应该成为支撑企业财务业绩的主体。上市公司也不应例外。但是,在营业利润、投资收益难以实现上市公司的某些财务目标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寻求非经常财务业绩的动力就出现了。在这里,非经常财务业绩是指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外的活动所产生的财务业绩,如长期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处置及增值活动、资产置换并增值的活动等。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形成中的一个看点就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的财务业绩不佳的企业,其非经常财务业绩往往成为支撑企业业绩的“中流砥柱”。

  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证券监管机构恰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上述非经常财务业绩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等信息。这种信息披露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业绩形成的合理性,并有助于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走势进行预测。

  4.提升财务战略信息的系统性

  另外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却往往被信息使用者忽略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影响是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战略信息的系统性。实际上,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但在上市公司财务战略信息的系统性披露方面,证券监管机构也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披露要求体系。例如,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对企业股权结构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发行股票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募集资金使用信息的披露、对企业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信息的披露、对企业重大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信息的披露、对企业重大担保等或项目的披露等,形成了较为系统、较为完备的财务战略信息披露体系。对上市公司财务战略信息的系统化分析,在企业未来的前景预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质量会计信息披露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本身就是对上市公司管理行为的一种监督,因而可以制约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财务行为,从而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方面的主要表现是:

  1.对上市公司不良融资行为的制约

  不良融资行为是指:(1)在本企业不需要资金时进行过量融资;(2)融人资金的期限结构与所对应项目的期限结构不相匹配;(3)融资以后长期闲置;(4)非本企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融资,如融资后被大股东占用;等等。

  显然,上述不良融资行为,从短期看,会对企业的财务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如利息费用过高、融资成本得不到补偿等)。从长期看,不良的融资行为还极有可能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发生冲突。我国上市公司因不良的融资行为而倾覆的案例时有发生。

  而对有关融资信息的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不良的融资行为,从而有助于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

  2.对上市公司不良资金运作行为的制约

  不良资金运作行为,主要是指:(1)与本企业发展战略无关的投资活动;(2)与本企业经营活动不相匹配的资产结构安排;(3)关联方掏空行为;等等。

  与不良融资行为一样,上述不良资金运作行为,从短期看,会对企业的财务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大量货币资金被占用,导致本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严重不足)。从长期看,还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因不良的投资行为而走人财务困境(如被占用的资金变为坏账、债务人对被占用资金的偿还物属于不能为本企业带来财务收益的不良资产、对外投资出现重大损失等)。我国上市公司因不良的投资行为而步入财务困境的案例相当多。

  对有关资金运用信息的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上市公司不良资金运用行为的发生。

  3.对上市公司不恰当的财务成果分配行为的制约

  笔者这里所指的不恰当的财务成果分配行为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支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主要包括:(1)超出本期可供分配利润规模的现金股利分配;(2)超出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的现金股利分配;(3)大股东为掏空上市公司而进行的现金股利分配;等等。

  显然,上述各种不恰当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有可能由于过早地流出现金而导致后劲不足。

  对企业股利分配信息的披露,可以对上市公司不恰当的财务成果分配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对财务业绩的操纵行为的制约

  上市公司对财务业绩的操纵,从过程来看,往往表现为对商品经营、费用结构、对外投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等方面的安排活动;从结果来看,则表现为企业定期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得到粉饰。

  在企业对外披露相关信息较为充分的条件下,不论是过程还是结果,都应该对外进行披露。这样,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财务业绩的操纵行为就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看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公司治理结构与高质量会计信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由此我们可推断,会计信息失真也会反映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困扰着会计理论界以及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造假屡禁不止,会计丑闻不断爆出,这些事件在沉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严重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会计失真的深层根源。

  会计信息的产生虽然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约,但相关准则和制度最终能否制约会计信息、保证其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还取决于投资者、管理层等公司内部利益相关方的利益需求、实力对比等。会计信息虽然是由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提供的,却集中反映了公司相关各方为了利益进行博弈的结果。处于强势的利益方可以利用其有利地位,授意或暗示会计人员提供失真的会计报表,影响甚至控制会计信息的形成和披露,从而获得不法利益。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仅因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完善,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如果各利益方没有绝对有利的地位来操纵会计信息的形成,那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将会有所控制。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解释为什么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不断的完善,而会计作假却越来越猖獗的现象会有较大的帮助,从而也有助于我们从多种角度寻找治理会计失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