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一)
详细内容
摘要:针对企业资信评估分析内容的国内外比较,阐述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含义及其研究的主体内容。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信评估;体系设计
1企业资信评估分析内容的国内外比较
1.1国际上通常的分析内容
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达和资信评估业的长期发展,美国建立了完善的企业资信评估体系,资信评估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严密的方法与体系,企业资信评估所考察的内容有:
(1)对企业领导者的分析。
(2)对企业法律地位的分析即有关登记注册问题,法人代表、土地等一切与企业有关的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3)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包括筹资能力、负债能力、资金效应等。
(4)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分析,主要考察职工结构、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分析、投入产出综合对比(包括人均费用、人均创利等)。
(5)对企业市场状况的分析,主要考察分析销售市场竞争状况企业产品价格政策、产品市场占有率及销售情况。
以上内容在对每一个企业进行资信评估时都必须涉及,但通常不同的评估机构对其划分也有所不同。以标准普尔(Standard&Poor’s)为例,它把分析任务划分为几个范畴,确定企业的资信等级。但是,标准普尔设定的分析变量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以确保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通过对企业业务分析和财务分析来联系的,没有一个公式能把这些因素组合成一个资信等级。
1.2我国的基本分析内容
我国企业资信评估的基本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素质、资金实力、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
(1)企业素质:主要指经济性质、企业领导群体的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竞争能力等。我国企业资信评估比较重视企业的基础素质,但此类定性变量的量化方法仍有待于探讨。
(2)资金实力。主要考察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和资本构成情况,用来衡量一个企业应对债务危机最基本的能力。
(3)经济效益。主要考察企业获利状况和获利能力,利润增长情况及市场预测前景等。这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企业评级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4)发展前景。主要考察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与措施,行业地位、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及发展趋势。
可见,美国和我国的企业资信评估的分析内容有很多共同之处。前者分析的第1、2项内容同我国对企业素质考察的内容基本一致,方法也基本一样,在国外称为主观性评估,我国称为定性分析。前者分析的第3、4、5项和我国的资金实力、经济效益的考察也有共同之处,在国外称为客观性评估,我们称为定量分析。
2我国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市场发展阶段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的建设方面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虽然比较完善,但并不能不加选择地在我国企业资信评估实践中照抄照搬。同时,虽然我国目前应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其不足是一方面比较片面,更多地采取以财务指标分析来代替企业资信的综合评价;另一方面针对性不强,不能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如上市公司)建立特定的指标体系。同时某些定性指标的数据采集和评价方法在实践中仍然没有满意的解决方法。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信评估而言,有必要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国际权威评级机构的成熟做法,建立我国的上市公司资信评估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