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工商企业战略>论企业经营机制实质及其调节系统(一)

论企业经营机制实质及其调节系统(一)

详细内容

  摘要:企业经营机制作为客观存在,要求企业在再生产活动中,依一定方式协调运转。并通过建立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两大调节系统,使企业经营合理运行,做到自动调节自觉矫正偏差,以期实现最佳目标。

  关键词:企业经营机制 动力机制 约束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性
  
  企业经营机制是指企业经营的各生产要素和环节之间,依其分工与协作关系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具体形式和调节方式,又是企业在接触到市场、国家计划的宏观政策引导等外界信号后其内在功能发生反应作用,使企业自主协调自身行为,从而导致其经营运行的必然倾向性。企业经营机制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企业是企业经营机制的载体。企业经营机制是通过具体企业的经营方式以及生产经营活动表现出来的。
  企业经营机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企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企业经营机制与具体的企业及其环境有关,不同类别的企业其经营机制存在差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或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其经营机制产生的作用和结果也不相同。
  企业经营机制是客观存在可以被认识的。只有认识它,才有可能产生期望的作用和结果。不同企业的兴衰,是因为人们对其经营机制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同导致的。
  企业经营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既与企业内部条件有关,也与企业外部环境相联系,既需要一定的条件或因素作前提,也需要一定的经济体制或企业制度作保证。
  企业经营机制存在于任何体制或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其客观性要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并按一定的方式运行。
  
  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
  
  目标性
  企业经营机制所具有的目标可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由企业所有制性质规定的运行目标,即:确保上缴利税,欠收自补;确保税后积累;确保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一定阶段上的企业发展目标,如期望实现的利润指标等;车间班组、每个职工在生产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由第二层次的目标分解而成的。
  激励性
  激励性,如同机器的运转需要动力,企业经济运行也不例外。企业不仅是生产经营主体,也是利益主体。企业每个成员应当首先考虑和服从的是企业利益。这就好比太阳系中的每个行星都在围绕太阳“公转”一样,企业每个成员都应围绕企业利益的实现下“公转”。当然,每个成员也同时在为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不停歇地“自转”。这里,两者体现在总体格局上应当是始终吻合的。
  调控性
  企业是国民经济机体中的细胞,它的行为合理化需要有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需要宏观的正确引导和妥善调节,但更需要严格的自控自调。
  
  企业经营机制的两大调节系统
  
  动力机制——再生产动力系统的“热调节”
  动力机制,就是围绕解决企业发展有无动力以及动力大小而选择的一套互相联系的调节方式。动力机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其分属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得以实现的,包含以下五种:
  决策机制 决策作为一种机制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决策权的分属问题。而决策权的分属又集中表现在选择决策结构,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决策结构。从改革中的实践效果来看,成绩显著的大中型企业一般采取后一种决策结构。其特点是,使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处于“决策者”与“指挥者”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由厂长(经理)独断专行。恰恰相反,企业必须由职工当家作主,实行经营决策民主化,形成全体成员广泛参议,专家参谋咨询或负责设计,厂长(经理)决断并全权负责的多元主体决策结构。
  竞争机制 竞争是在经济实践中,各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而展示的相互争衡,各竞其能的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竞争,商品生产内在的客观必然性转化为外部的强制力量,迫使人们服从它的支配。对企业来说,竞争机制能激发活力,就在于它不承认任何时点上的效率具有常住性,使其机会均等。当然,竞争机制决不是放纵人们无序的乱争,而是倡导和规范每个企业成员的行为更为“理性”,因而勃勃生机和秩序井然是同样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