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大学办学特色的多视角审视(一)

大学办学特色的多视角审视(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办学特色是大学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准确把握大学办学特色的内涵 必须从多视角加以审视。从哲学视角看,办学特色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从文化学视角 来看,办学特色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生态学视角来看,大学办学必须打破单一性,实行 多样性;从教育学视角来看,办学特色既具有工具理性,更具有价值理性。
  〔关键词〕大学办学特色;个性;创新;生态位;价值理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 的需求使得办学特色越来越成为高校办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在高等教育发展的 现实中,很多大学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而是一味求全求大,日益走向趋同化,从而使 得大学缺乏特色,千校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 且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因此,大学必须把办学特色放在发展战略 的核心位置,努力形成和凝练各自的办学特色。
  那么究竟何为办学特色?由于理论认识上的不到位,实践上也产生了很多误区,许多高 校在谈到自己的办学特色时出现了诸如“特色不特”、“实践不大到位”、“效果不明显” 等问题。为此,本文追溯本源,从多学科角度,通过揭示办学特色中的几组重要关系来全方 位、多视角地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
  
  一、哲学视角: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从特色的词源学来分析,所谓特色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格外突出的风格和特点。特色是一 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其他的参照物而存在的,任何事物的特色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 才得 以彰显。只有独具的、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特征才能称得上特色。因此,考察特色的内涵 ,离不开这一对关系范畴:普遍性与特殊性。这是一对哲学范畴,必须从哲学的视野加以审 视。
  我们知道,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仅包括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 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马克 思 主义认为,个性蕴涵共性,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基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共性的存在必须以 个性为基础,没有个性也就没有共性。差异是共性发展的条件。个性互补是共性增强的需要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个性的发展是绝对的,共性要求是相对的。 这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辩证法和精髓,也是学校可以办出特色的哲学理论依据。由此可 知,特色是建立在事物的普遍性基础之上的特殊性,是同类事物在共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 自身独特而优质的个性。
  大学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和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特、优质 和富有开创性的个性风貌。大学办学特色也是建立在对大学一般职能和普遍规律的把握之上 的,无论何种高等教育机构,都具有高等教育机构的共同特征,只是由于各自历史、传统、 发展特点和优势的不同而形成各自鲜明的个性。大学办学特色与高校基本职能联系在一起。 正如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所说:“在任何情况下,一个系统的特色总是 围 绕着它的任务而形成的”。无论是地方院校还是军队院校,都是属于高等教育系统,都必 须履行教育的一般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与为社会服务,这也是教育的一般规 律和基本属性的反映。而办学特色则是建立在这个一般职能基础之上的,由每个学校的不同 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特殊属性。因此,尽管是同类院校,但由于不 同的办学理念、不同的历史积淀、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服务对象,也可能形成风格各异 的 办学特色。创建大学办学特色绝不是离开大学教育的最一般性、普遍性规律而去另搞一套标 新立异的东西,不能偏离大学的本质属性。大学培育办学特色首先要遵循大学教育的普遍规 律和一般属性,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能,而不可急功近利。不去下力气搞好基本建设, 而是去寄希望于搞一两个特色项目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竞争力,这就偏离了特色建设的正 确方向。特色必须建立在厚实的基础上,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遵循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大学才能根据自身定位,选择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指导思想,依据自己的历史积淀并充分利 用自 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优势,形成鲜明个性。
  当然,特色建设也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全地超高标准建设,而应该有选择性 、有战略性地建设,在坚持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好 切入点,重点突破,才有可能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文化学视角: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
  
  大学办学特色与文化的关系也非常密切。郑金洲认为,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这种学校在文化的各个层面,或多或少都有着区别于其他学 校的文化特征。大学的办学特色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大学文化问题。
  从广义上说,大学办学特色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的文 化 。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说,大学就象一个有机体,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 遗传可以理解为大学的历史传统。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应 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的一种文化。表现在:一方面,大学办学特色具有继承性,作为一 种风格与传统,大学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是大学在历 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与传统的一种继承。从近现代大学的发展可以看出,许多着 名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形成于其对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基础之上。在英国,由于受到洛克绅士教 育 的影响,形成了以注重贵族心智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为主要特征的博雅教育,由此形成了今 天具有古典大学特色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德国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 一的办学思想,从而形成了今天德国大学中重视科研、把科研与教学密切结合的办学特色。 在美国,受杜威等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威斯康星大学确立了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指导 思想 ,在办学实践中逐步把教学、科研与为社会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著名的“威斯 康星理念”,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大学办学特色具有创新性。传 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流动的、变化的、发展的,传统需要继承、创新和发展[1]。一所大 学即使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不能不断发展创新,就会失去原有 的特色而丧失发展的潜力。从当今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历程来看,他们并 非坚守传统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和借鉴别人的先进思想和经验, 并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结果。美国富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 式就是在最初吸收德国讲座制、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的实际需要不 断创新而形成的。
  因此,办学特色的形成,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适应着时 代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吸收、借鉴别的先进文化,创新原有的特色,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 展变化。
  
  三、生态学视角:多样性与单一性的关系
  
  自美国学者阿什比在对英国、印度和非洲大学的比较研究中提出“高等教育生态学”概念以 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以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而生态学中关于生态 位的理论是大学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位理论是生物学中研究生物体之间的 竞争性、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等问题的重要范畴[2 ]。1910年Johnson最早使用了生态位一词,认为同一地区的不同物种可以占据环 境中的不同生态位。其 所谓生态位的意涵可以简要概括为群落在环境中其物种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大小的环境效应的 表示 。后来,学者们给予这一概念很多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当推Crinnell、Elton和 Hutchninson三人所谓的空间生态位、功能生态位和多维超体积生态位定义[3], 分别从不 同角度对 生态位进行了阐释。生态位总是和CAUSE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处于同一生态位的两个 物种不能共存。生物世界里没有两种物种的生态位是完全相同的,有些物种亲缘关系接近或 生活方式相似而使生态位部分重叠时,就会出现残酷的竞争。生态位理论揭示:生态系统中 的每一物种都有一个生态位,只有当生物单位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空间位置――生态 位,才能在长期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