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正视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一)

正视就业形势 转变就业观念(一)

详细内容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06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大众化,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难,分析造成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着重讨论大学生应该如何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招;就业形势;转变观念?   
  1 就业形势的严峻及造成原因?
  
  1.1 高校连续7年跨越式扩招造成就业难?
  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1998年的4.7倍,毛入学率为21%,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 而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计到2010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000万人左右,比2005年增加438万人。教育部表示小幅度的增加还将继续,今后几年招生增长幅度将维持在3%~5%之间。与这串逐年加大的数字相伴而生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手拿本科、专科文凭徘徊在用人单位门前,久久难以找到工作的机会。?
  1.2 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相比供大于求?
  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高达410万,20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而从调查的企业20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在调查的企业中,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20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20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所以从用人单位来看,2006年招聘大学生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
  1.3 我国各个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生活条件也较好,发展机会较多,学生毕业时优先考虑这些地方,而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生活环境也比沿海差,虽然需要大量的毕业生去支援建设,但只有少量学生愿意前往中西部地区。调查显示,无论从2006届毕业生对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还是从在校大学生对预期的就业区域的选择来看,都呈现相同的趋势:大学生对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青睐,直接导致了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的相对过剩;而对于广大中部、西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较少,对人力的需求相对较多,区域性人力供求矛盾显著。?
  1.4 高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高校在扩招时,对社会需求考虑不多,主要扩大了那些不需要太多投入的专业,如新闻、中文、法律、会计,从而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什么专业好就业,各个学校就一窝蜂地办这个专业。同时,在投入较多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上,各校扩招的幅度都不大,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非常紧俏。?
  1.5 我国的教育存在着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现在用人单位需要的是毕业就能马上顶岗工作、产生效益的人员,招聘广告上写着“工作经验X年”,而我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不强,不能完全适应这一需要。大部分学生在校阶段,死啃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缺乏动手能力,这与很多企业要求能立刻上岗工作有相当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