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与科学体育消费观培养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本文从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体育消费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体育消费 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特殊群体,其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都有了新的变化,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试从对当前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入手,剖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继而探讨如何做好高职学生体育消费的正确引导,这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念和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我院六个系部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80份,有效率为98%。
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4软件处理。
二、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利用体育用品的使用价值或劳务来满足健身、娱乐、休闲等需要的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外,所追求的个人发展和享受生活的高层次需要。消费行为它包括了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消费两种。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每月平均支付在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刊物和体育锻炼等方面的费用无的占30%,10元以下的占38.6%,10元~50元的占26.9%,50元以上的占4.5%。在体育消费的方向选择中,有92.4%的学生主要选择了“购买运动服装”等实物用品,购买与体育相关的图书、音像制品占了3.6%,观看体育比赛和去经营性场所活动分别占1.6%和1.8%。而对体育的保健咨询费用只占了0.6%,可见体育保健咨询服务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运动服装鞋袜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兼有运动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效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消费习惯和心态所决定。
三、影响学生体育消费因素调查
1.每月的生活开支现状
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受他们的经济收入而定的。因此,学生每月总消费支出的高低,对其体育消费项目、形式水平有制约作用,调研结果表明:学生每月消费小于200元的占3.1%,200元~400元的占29.0%,400元~600元的占43.6%,600元~800元占16.5%,800元~1000元的占5.3%,大于1000元的占2.6%。而有90.8%的学生每月支出主要来源于家庭,靠在校勤工助学占2.5%,在外打工占6.7%。可见,目前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家庭的供给。消费小于200元的这个群体中,99.1%的同学认为他们不会去体育消费,因为他们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费用。200元~400元的这个群体中,有98.5%的同学在体育消费上是选择以不花钱为主。因此,家庭条件的好坏和他们的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学生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
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主动、自觉地以体育运动为健身手段的一种有规律和经历的生活行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学生对体育需求、健身需要和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的纽带。体育锻炼习惯好坏对学生体育消费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对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有氧练习(如跑步、游泳、散步等),每次15分钟~30分钟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占20.9%、偶尔的占69.4%、从不的占9.7%。进一步调研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中有54.3%的同学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钱。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有28.6%的同学愿意在体育锻炼上消费,从不锻炼的同学只有4.3%的同学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