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一)
详细内容
摘 要: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生事物,探讨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问题凸显重要性和紧迫性。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困扰着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应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特点,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尽快使独立学院走上理性发展轨道,整合资源,办出特色。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办学特色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Abstract: Independent institutes are newly emerging things in the field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resolving the characteristic problems in running independent institutes. However, independent institutes encounter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 We should make the institutes develop rationally by bining the developmental rules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integrating resources.
Key words: independent institut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proposed
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作办学的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新出现的一种办学形式,是新形势下高校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近些年来,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很快,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促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何使这一新兴的高等教育模式摆脱母体高校的束缚,走上理性发展轨道,整合资源,办出特色,树立品牌,无疑成为独立院校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课题。
一、 探讨独立学院办学特色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特色反映质量,特色体现水平。特色是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这些新建的独立院校来说,尤其如此。独立学院应该有学校自己的特色,而且应该以自己的条件为依据,尽快办出特色,这是独立学院与其他类型学校竞争的主要方面,也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办出鲜明的特色,有利于独立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教育创新;有利于克服学校发展中的某些弊端,扬长避短,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
1.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学校独特性、杰出性的表现。独立学院在整体办学实力上无法和公办高校相比,但可以在公办高校办学的某些薄弱环节异军突起。独立学院不仅在人才培养上对公办高校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而且在某些学科、专业建设上起着与公办高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体现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但独立学院也处于前有公办高校的阻击,后有众多高职院校的追击,旁有民办大学夹击的这么一种多元竞争的生存环境,如果与母体学校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规格相同,办学模式一样,必然是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因此,独立学院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适应区域环境,积极寻求发展的突破口,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拓展生存空间,求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2.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
一流的大学也并非所有学科、专业都具有一流水平和具有很大的社会影响,相反往往是由于一两个学科、专业的巨大影响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快速发展。一般来说,独立学院无论是师资还是其他的软件、硬件设施,都没有公办院校完善。所谓劲要用到刀刃上,这类院校要生存和发展只能突出重点。新办独立学院应正确分析自己的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区域特点、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找准自己的办学定位与奋斗目标,选准办学特色突破口,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扶持,使办学特色不仅成为学院优势的集中体现,而且成为带动学院全面发展的龙头。
3.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参与竞争的前提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同样把竞争法则带给了高等教育内部,各个院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争生源、争经费、争师资、争办学资源、争人才“产品”等等。〔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不是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就是在竞争中萎缩,甚至被淘汰。而在这个竞争中,独立学院从总体上讲是处于劣势的。要想扭转局势,那就只有从学校实际出发,考虑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需求等情况,扬长避短,办出特色,从而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使特色不断得到强化,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增强竞争的优势、力量和资本,这样才会在市场经济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如果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特色适应社会需要,一味追求大而全的发展,最终必将走向末路。
4. 形成办学特色是独立学院赢得社会地位的关键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的竞争,高校的办学特色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高校吸引人才和吸引优质生源的基础。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学术交往、科学研究等方面,还会给学校赢得更高的学术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成为学校办学实力、社会声誉的综合表现形式和标志,并且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促进学校的发展。由于办学特色对学院的社会地位的影响如此之大,所以各个院校都希望能找准自己的立足点,培育自己的特色,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起点不高,因此在社会上的影响也不大,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这种学校。在这样的不利情况下,如果独立院校不异军突起,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优势,那么社会声誉就无从谈起。
二、 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创业的挑战。从外部环境来说,我国加入WTO以后,教育国际化冲击不可避免,加上国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使得高校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生存环境更为艰难。而从内部看,由于独立学院一般都是依托母体大学而设立,其在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管理、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师乃至教材均来自公立高校,或者在公立高校的基础上做一些增减,与传统高校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
1. 办学定位不清
独立学院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下去,则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发展定位。虽然自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的若干意见》以来,各独立学院都积极走“优”、“独”、“民”的道路,努力创建出自己的特色。但由于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从其发端至今不过9年左右时间,加之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研究思考,因而许多院校还存在着办学定位缺失、模糊不清的问题。独立学院和母体高校共享部分教育资源,具有明显的依托性,同时在教育理念、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上,与母体高校又有着许多的差异,要求具有相对独立性。如何处理“依托母体”和“相对独立”的关系,使独立学院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有所建树,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创新,是需要办学母体高校和独立学院共同努力、协同加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必将导致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直接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2. 培养目标不明
培养目标是一定教育过程的标定。独立学院的定位不清,往往就导致了其培养目标缺乏应有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独立学院将其培养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混同。许多独立学院找不到自己准确的定位,纷纷采用原母体高校普通本科生标准进行规划管理,照搬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而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定符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的培养目标,最终使学生培养质量由此受到影响。另外,很多教师来自母体高校,管理部门没有提出特殊要求,因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评价机制也没能反映独立学院的特色。独立学院仍沿用了精英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学和管理。其结果是:教师总是感慨独立学院学生的差距;学生感觉到在实践应用能力上不及高职的学生,基础理论研究上不及公办学校本科生,师生双方陷入一种尴尬境地。
3. 专业设置不合理
第一,简单拷贝专业。特别是新举办的独立学院,在没有能力开设新的学科、专业的前提下,就移植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以求学校能够尽快运行。不顾自身生源的特点,不顾市场的需求,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从长远的发展来讲,这种盲目的专业复制是不可能使独立学院走上开拓创新的路子,只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以及人才结构的失调,在竞争中不可能获得长足而稳定的发展。〔2〕而且独立学院设置与母体高校相同的专业,也势必造成与母体高校相关专业学院(系)在教育资源以及招生计划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并且这种专业设置方向的趋同性,也不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学科和专业特色。
第二,盲目设置专业。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设置专业上都偏向于人才市场需求的 “热门”或“短线”专业,结构单一,很少有学院自身的特色专业,或者说是品牌专业。这种没有特色的短平快专业是很难有吸引力的;同时给学生未来的就业留下隐患,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3〕有的独立学院也缺乏专业设置审核制度。由什么样的机构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资质进行认证,又由谁来认证这些专业,如何来认证,这些问题也是急需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