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等教育论文>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哲学思维与实践(一)

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哲学思维与实践(一)

详细内容

内容摘要: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思维模式,探讨了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与实践定位。
  关 键 词:音乐教育 哲学 教育改革 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如核能产业、激光产业、航天产业、生物技术产业、超导技术产业的大量出现,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重要,世界步入了以产业知识化、社会信息化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作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途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其目的是构建适应未来国际竞争和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为迎接时代、市场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挑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必须确立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思维模式,而这种培养理念和思维模式必然是一定哲学思想下的产物。
  正确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哲学观是决定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世界上存在着许多种哲学流派,音乐教育家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借鉴不同流派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音乐教育哲学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我们音乐教育事业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的音乐教育哲学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坚持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正确揭示音乐教育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规律,才能引导和推动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健康发展和不断深化。
  
  新的音乐教育观导致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音乐教育的哲学是人类音乐教育实践的产物,是一种关于音乐教育的抽象的观念或意识形态,对音乐教育实践具有宏观干预和指导作用,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强烈的参与效应。音乐教育观是音乐教育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是指有关对音乐教育本质的看法、对音乐教育价值的认识以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任务、方法等诸多方面的一整套基本信念或理念,阐明本专业所处的地位和本专业的发展方向。音乐教育观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能超越社会需要和时代的变化,是属于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观念的综合、渗透和吸收,始终存在着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和理论上不断完善的问题。伴随着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浪潮,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也经历了一场系统的、整体的大变革,音乐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宏观上看,新的音乐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是一种文化。音乐的意义是由其文化来界定或解说的,音乐不能离开文化孤立存在,而是和文化互为整体,以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其存在方式。从本质上说,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与它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着相互的影响,其本身就是一件复杂的文化产品,离开了文化环境便难以分析和理解音乐。从音乐发生学的角度看,音乐的产生和风格特征无不与自然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人类文化行为和文化环境息息相关;从音乐传播学的角度看,音乐的传播实质上就是传递和接受文化信息,音乐表演实质上就是诠释和传递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因此,“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①第二,音乐教育是一门有其自身独特的认知和智力特点的基础学科,是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提供的有意义的认识体验,对所有要实现其基本人性的人来说都是必要的。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类的智力功能分为九个领域,提出同语言、数学等学科一样,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认识世界的一个途径,而它的认知作用和方式又是语言、数学等无法替代的。“②学习音乐可以在许多方面使人更加完美:改进学习技巧,陶冶道德情操,满足各种社会需要,健康地抒发受到压抑的情绪,鼓励自律,有助于集中精力,为充实地消闲打下一个基础,以无数的方式促进健康。”③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则指出:学习音乐是学习人类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学习音乐是学习世界上的各种民族文化;学习音乐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习音乐是学习想象力和自我表现力;学习音乐是学习的基础;学习音乐是学习艺术。并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④第三,音乐教育总体目标已由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音乐”转变为“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即改变以往以音乐知识技能作为音乐教育首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审美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强调学生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并认为音乐教育就是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音乐技能培训作为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必要手段。
  高师音乐院校作为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所担负的使命是培养音乐的教育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直接关系到《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成效,所以在基础音乐教育进行改革的时候,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也必须相应地行动起来,而且要走在前面。
  
  新时期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教育的目标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决定教育方向、影响教育全局、体现教育价值的关键。⑤培养什么样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是高师音乐教育存在之根本,也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必须根据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本专业的本质和属性,才能从思想观念上达到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定位。
  首先,音乐及其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属上层建筑范畴,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因此,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不能超越于现实社会、民族文化传承和阶级需要之外,必须将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人才的需求作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最高目标。已有迹象显示,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已经突破现行的就业领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涵盖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组织群众文艺活动、指导群众文化生活、引领企业文化等等。其次,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整个音乐教育学科中的定位上看,“(高师音乐教育)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音乐教育,然而,这种专业性音乐教育尚属音乐教育专门人才的基础教育,因为在它之后还有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这硕士、博士阶段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人才的专门教育。”⑥再次,从音乐教育的内涵上看,音乐教育的实质是培养文化人,而音乐是以运动着的乐音、音响等物质材料构成的艺术,音乐教育活动必须与演奏、欣赏、表现和创造等音乐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音乐实践是音乐教育赖以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体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综合素质培养的协调和统一。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应该是重全面、厚基础而不求其专;重素质、厚创新而不求其深,为终身热爱音乐、享受音乐、学习音乐、传授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