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详细内容
唐山一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共7页,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5至7页。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42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歆享(xīn) 踌躇(zhú) 汲取(xī) 辽阔无垠(yín)
B.胆怯(què) 形骸(hái) 模样(mó) 惴惴不安(zhuì)
C.膝盖(qī) 呜咽(yè) 堤岸(dī) 畏葸不前(xǐ)
D.瘦削(xuē) 炮烙(luò) 吞噬(shì) 弃甲曳兵(yè)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寒喧 悚然 仓皇 宽洪大量
B.战栗 潦倒 嘻闹 不经之谈
C.竹竿 厮打 杜撰 撒手人寰
D.陪罪 烟霭 神采 走投无路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这种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③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但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 ,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
④紧接着,我找遍周边地区大量的电子仓库,装配 的硬件设备,包括好几百磅(1磅=454克)重的废品处理钢。
A.简捷 调整 淹没 必须 B.简洁 调剂 湮没 必须
C.简洁 调整 淹没 必需 D.简捷 调剂 湮没 必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高度复杂敏感的朝鲜半岛局势近日来持续紧张,朝鲜、韩国双方态度依然强硬,有关各方正紧锣密鼓地抓紧斡旋。
B.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虽然有关人员多次反映,但厂里的主管领导依然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这场严重的火灾。
C.实力派演员对影视剧本都较为挑剔,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寻找好剧本成了不少影视
制作人朝思暮想的事。
D.黑心商人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根除,因此打假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如果人们稍有疏忽,伪劣产品就会东山再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民文学版的小说《红楼梦》销路看好,销量一路飙升,虽说很多人、尤其是很多青少年买一部小说《红楼梦》的目的是想看看真正的原著究竟是个什么,因为家长说过,那和电视剧不一样。
B.故宫敞开胸襟,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文化遗产界、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举办的一系列文物展览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创造、智慧和贡献。
C.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政策,使得《唐山大地震》等许多艺术水准较高的影视精品走红市场,据悉我国电影票房年底有望达到100亿元左右。
D.“网聚能力”是以军事信息系统为基础,依靠网络的“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通过数据的广泛融合和信息的快速流动,形成具有倍增效应的整体作战能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 , , , , , 。
①因而显得摇曳多姿
②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可交叉进行
③思维的跨度很大
④简直就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
⑤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
⑥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
A.④③②⑥①⑤ B.①②④⑤③⑥
C.②①⑤④③⑥ D.③④⑥⑤②①
7.以下词语出自课本,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五十步笑百步――春秋 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B.锲而不舍――春秋 荀况 《荀子•劝学》
C.沸反盈天――现代文学家 鲁迅 《呐喊•祝福》
D.为所欲为――美国现代作家 海明威 《老人与海》
8.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斗到死。”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的游戏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C.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科幻小说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D.中国古代本来就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孟子•离娄下》),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实际上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被称为“失落之城”的亚特兰蒂斯,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传说中这片古老的大陆数千年前就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文明,但却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整体沉没。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15日报道,日前美国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宣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传说中突然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城,并指出遗址就在位于西班牙加的斯市北部的多纳安公园(Dona Ana Park)沼泽下。相关细节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寻找亚特兰蒂斯》中公布。
这支由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是首先通过一幅疑似亚特兰蒂斯城的卫星照片注意到这个地点的,而后采用探地雷达、数字成像和水下探测等多种技术最终确定了这一推断。研究人员称在多纳安公园的沼泽下方发现了大量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类似的城市建筑。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哈特福德大学教授理查德•弗茵德说:“种种迹象表明,的确是海啸吞噬了亚特兰蒂斯城。巨大的海啸向亚特兰蒂斯内陆推进了近百公里,虽然很难理解,但事实可能就是如此。”
此外,研究人员认为先前在西班牙中部发现的一系列城市古迹,与亚特兰蒂斯城的建筑风格较为类似,这表明在那场巨大的海啸中或许有部分亚特兰蒂斯居民幸运逃脱,并建造了这些建筑。下一步,他们将在遗址附近继续进行深入挖掘,研究地质结构,确定出土古物的确切年代。
弗茵德称,“我们发现了此前任何人都未曾见到的东西”,这将使有关亚特兰蒂斯存在的说法更加合理可信,对考古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在文章中提到过亚特兰蒂斯城,而这也是唯一已知的亚特兰蒂斯城的历史文字资料。柏拉图将其描述为“赫拉克勒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砥柱海峡对面一个很大的岛”,“仅一天一夜时间就消失在大海中”。而赫拉克勒斯砥柱海峡指的正是直布罗陀海峡。根据这一提示,搜寻人员一直将寻找的重点聚焦在地中海和大西洋,认为亚特兰蒂斯城或许就在此处。
一年前,有人借助“谷歌地球”软件中的“谷歌海洋”功能,发现了不少神秘的纹路和矩形图案,并认为它极有可能是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的沉没之处。但该说法很快遭到了谷歌官方的否认,谷歌表示这些线条是由一艘“谷歌地球”数据收集船产生的,从而使其成为了一则趣闻。
(《科技日报》2011年03月16日)
9.下列关于亚特兰蒂斯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认为,亚特兰蒂斯城的遗址位于西班牙加的斯市北部的多纳安公园沼泽下。
B.研究人员根据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的城市建筑风格推断出了加的斯市北部的多纳安公园沼泽下方的城市建筑可能是消失了的亚特兰蒂斯城。
C.弗茵德教授根据巨大的海啸向亚特兰蒂斯内陆推进了近百公里的种种迹象,确认是巨大的海啸吞噬了亚特兰蒂斯城。
D.尽管“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是一片古老的大陆,但根据传说,它数千年前就拥有了高度发达的科技和文明。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巨大的海啸吞噬了亚特兰蒂斯城,但那场灾难的幸存者在西班牙的中部异地重建了一系列城市,这些城市的建筑风格与亚特兰蒂斯城的建筑风格较为类似。
B.亚特兰蒂斯城或在大西洋或在地中海,持此观点的人是从柏拉图描述为“赫拉克勒斯砥柱海峡对面一个很大的岛”中获得依据的,他们一直在这些地方重点搜寻。
C.通过一幅卫星照片,美国的研究小组采用探地雷达、数字成像和水下探测等多种高 技术手段最终推断亚特兰蒂斯城的遗址不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而是位于西班牙加的斯市北部的多纳安公园沼泽下。
D.弗茵德研究小组“发现了此前任何人都未曾见到的东西”,这一发现将增加有关亚特兰蒂斯存在的说法的可信度,也会对考古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11.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被称为“失落之城”的亚特兰蒂斯,几千年来一直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若干年后也不一定会得出准确的结论。
B.人们对亚特兰蒂斯传奇的痴迷,使他们一直不辞千难万险,足迹遍及大西洋、地中海等,今后美国研究小组的人们依然会踏破铁鞋,实地勘察破解“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之谜。
C.今天有了卫星定位、数字地图、探地雷达和各种水下技术,这些高科技手段最终会帮助美国研究小组早日解开“失落之城”亚特兰蒂斯的谜团。
D.唯一已知的亚特兰蒂斯城的历史文字资料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文章,就算美国研究小组的发现与柏拉图的描绘基本吻合,恐怕也难避“指鹿为马”之嫌。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仆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老固辞 固:坚决。
B.而溧阳靖晏自如 靖晏:安定。
C.人相惊曰:“寇深矣!” 深:深入。
D. 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 除:开除。
13.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 ②章五上,请老愈力
③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④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⑤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 ⑥衡力疏其事……廷争移时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衡在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
B.李衡在任溧阳县令时,用诚心教化百姓,虽然没有催促老百姓交赋税,可是老百姓却先于他县完成了赋税上缴任务。
C.金兵进犯淮?时,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安全的地方,唯有李衡把妻子儿女从浙东接来溧阳安家,因此,金兵只攻打其他县邑而不攻打溧阳。
D.李衡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隐,皇上多次挽留他,不准他的辞请,直到后来他接连多次上书,皇上不得已才同意。
卷Ⅱ(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5.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
(1)诗中一、二两句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天可写景物很多,诗人只写“排云”的“一鹤”有何深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 _ 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 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 ____ 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一 山 昙 花
张晓风
“你们来晚了!”
我老是听到这句话。
旅行世界各地,总是有热心的朋友跑来告诉你这句话。
于是,我知道,如果我去年就来,我可以赶上一场六十年来仅见的瑞雪。或者如果一个月前来,丁香花开如一片香海,或者十天以前来,有一场热闹的庙会,一星期以前来,正逢热气球大赛,三天以前是啤酒节......
开头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话,忍不住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了,也就认了。知道有些好事情,是上天赏给当地居民的。旅客如果碰上了,是万幸,碰不上,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你把“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好景都碰上了?
因此,我到夏威夷,听朋友说:“满山昙花都开了――好像是上个礼拜某个夜里。”心里也只觉坦然,一面促他带我们仍去看看,毕竟花谢了山还在。
到得山边,不禁目瞪口呆,果真每株花都垂着一朵大大的枯萎的花苞。遥想上个礼拜千朵万朵深夜竞芳时,不知是如何热闹熙攘的局面。而此刻,我仿佛面对三千位后宫美女――三千位垂垂老去的美女,努力揣想她们当年如何风华正茂......
如果不是事先听友人说明,此刻我也未必能发现那些残花。花朵开时,如敲锣打鼓,腾腾烈烈,声震数里,你想不发现也难。但花朵一旦萎谢,则枝棵间忽然幽阒如墓地,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此时此刻,说不憾恨是假的,我与这一山昙花,还未见面,就已诀别。
但对这种憾恨我却早已经“习惯”了,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王羲之的兰亭雅集我没赶上,李白宴于春夜桃李园我也没赶上。就算我能逆时光隧道赶回一千多年去参加,他们也必然因为我的女性身份而将我峻拒门外。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是我可以碰上的,哥伦布去新大陆没带我同行,莎士比亚《李尔王》的首演日我没接到招待券,而地球的启动典礼上帝也没让我剪彩......反正,是好事,而被我错过的,可多着哪!这一山白灿灿的昙花又算什么!
我呆呆站在山前,久久不忍离去,这一山残花虽成往事,但面对它却可以容我驰无穷之想像,想一周前的某个深夜,满山花开如素烛千盏,整座山燃烧如月下烛台,那夜可有人是知花之人?可有心是惜香之心?
凡眼睛无福看见的,只好用想像去追踪揣摩。凡鼻子不及嗅闻的,只好用想像去填充臆测。凡手指无缘接触的,也只得用想像去弥补假设。
我曾淡忘无数亲眼目睹的美景,反而牢牢记住了夏威夷岛上不曾见识过的一山昙花。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
18.根据文意,说说为什么文章一开头就说自己老是听到“你们来晚了!”这句话?(4分)
答:
19.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6分)
(1)你只能从模糊的字迹里去辨认昔日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
答:
(2)人本来就不是有权利看到每一道彩虹的。
答:
20.作者经常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他的心态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阐述其心态的变化过程。(6分)
答:
21.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世间,究竟什么才叫拥有呢?”请你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替作者回答一下这个问题。(6分)
答:
六、(3分)
22.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自幼才思敏捷,经常逢事作诗。有一次,因他贪下象棋,忘了回家吃饭,母亲一气,夺了他的象棋,扔到河里。他看着象棋随水漂流,摇首顿足。哭之以一首《哭象棋诗》。下面第一句与第四句已给出,请将其它几句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象棋在手乐悠悠, 。 , 。
马行千里随波去, 。 , 。
A. 炮响一声天地震 B. 兵卒坠河皆不救 C. 象若心头为人揪 D. 士入山川逐浪流 E. 苦被严亲一旦丢 F. 将军溺水一齐休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非梧桐不止,非竹食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是凤凰在清贫中的坚守;弃官归田,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古圣先贤对高洁的坚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威胁利诱不为所动,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
请结合你对“美丽的坚守”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1年唐山一中期中考试考试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1D 2C 3D 4A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证实或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此处使用恰当(B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不合文意。C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D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这一成语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5A(B语序不当,应为“智慧、创造和贡献”。C结构赘余,删去“左右”。 D成分残缺,“无疆界、零距离、即时性”后加“特性”)6D(注意事理关系或逻辑关系) 7D 8B
二、9C从第三段“事实可能就是如此”一句看出,这只是推测结论。 10A从第四段中看出,这只是研究人员的一种推测。 11B原文中找不到答案最后一句的推断依据。
三、12D“除”的解释应为“授予官职” 13B ①③⑥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 和敢于直言进谏。 ②表明李衡请求辞官的迫切。④表明李衡不愿助纣为虐、欺压百姓。⑤表明李衡的治理才能 14C “因此,金兵只攻打其他县邑而不攻打溧阳”的推论结果不成立。
四、15(1)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上缴的期限在县衙门前公布出来。(“二税、以、期日、榜”各1分,语句通顺1分)(2)李衡以年老要求退休,恳切请求不停,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折。(注意“乞身、恳恳、累、却、”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6(1)对比。诗人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表露了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2)白鹤穿云直上蓝天,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诗人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现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17略
五、18.这句话,引起下文,同时也为后文反思自己是否能占尽所有好事情做了铺垫。
19.(1)众花凋谢之后,人们只能从它们残留下来的形态中去想象它们生命的辉煌。
(2)世间的美好事物很多,人不可能都能拥有。
20.开始时,作者顿足叹息,自伤命苦;久之,知道人不可能占尽生活之美;最后,作者感悟到,虽然错过了许多美好,但通过想象所获得的美,反而更有价值。
21.赶上或占有某种美好的事物,是一种拥有;但错过一些美好的事物时,我们就可以用无穷的想象力去弥补这种缺憾,获得更加长久的精神上的拥有。
22. E B F D A C
附:文言翻译: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时父亲李昭素官至侍御史。李衡幼年擅长大量背诵(诗文),写文章提笔就成。考中了进土,被授予吴江主簿的官职。有一个部使者依仗权势作威作福,侵害老百姓,李衡不忍心用以棍棒(打老百姓)来迎合,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后来任溧阳县县令,一心用诚意教化老百姓,老百姓没有不尊敬他的。夏秋二季的赋税(征收),(只是)把上缴的期限在县衙门前公布出来,乡村里看不到官吏(催缴赋税)的踪迹,可是(老百姓争相)上缴赋税,比其它县先完成。因而任县令长达四年,狱中未尝关押一个重罪犯人。
隆兴二年,金兵进犯淮?,人们纷纷惊恐说:“贼兵来势太猛了!”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外地),李衡独自把家从浙东搬到溧阳县,老百姓的心非常安定。盗贼像刺猬般在别的县内涌起,而溧阳县平安如旧。元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人把李衡列为治理上等上报,皇上下诏加官一等,不久召入朝中任监察御史。历官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朝任温、婺、台三州知州,只有婺州曾亲自到任。加官秘阁,可李衡却以年老要求退休,恳切请求不停,皇上多次退回他的奏折,最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让他退休。皇上想到他为人淳朴忠厚,不久又征召他任官,授官侍御史,(他)拿自己年老作理由坚决推辞,但没能得到皇上恩准。命他与其他官员共同主持选举。正逢外戚张说以节度使的身份掌握兵权,李衡极力上疏(弹劾)这件事,说“不应该因为他是母后亲人就任以高官”,在朝堂上力争好一段时间。改官任起居郎,李衡说:“与其任官而有负于国君,哪如辞官而合于道义。”五次呈上奏章,越发极力以年老请求退休,皇上知道改变不了他的决定,仍然让他以秘阁修撰身份退休。当时给事中莫济不写敕文,翰林周必大不起草制诰,右正言王希吕也和李衡相继上奏,同时离开朝廷,士人作《四贤诗》来记述这件事。李衡后来定居昆山,建茅草别墅,拄着拐杖,穿着麻鞋,安闲自在,左右只有二个奴仆,聚书超过万卷,自号叫“乐庵”,死时年七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