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高一语文试题>2014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2014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带答案)

详细内容


7、参考答案:(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传”、“遗”)(2分)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肆”“饮食”“俟”“资”“遣”)(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 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当地人“生活富足”“精神追求严重缺失”表述不当;C项“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无中生有;E项应去掉“倒叙”。)
(2)①执着,有韧劲。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②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③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男人”说他对字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④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⑤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6分;答出一点(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3)①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 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的希望和失望。②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应,引发读者思考。③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 可)
(4)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①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的情节设置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少年拒 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③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①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②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情理。③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
12.(1)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A给1分。选BC不给分。(A项不严密,放弃“日本安逸的生活”与原文也有出入。B项这一段生活所表现的是苏步青的坚毅品质。C项从文中看不出“很多学生成了著名的数学家”,“熊全志是数学家”等信息。)
(2)①教学认真,即使是自己教了几十年的微分几何,他也认真备课、认真授课。②守时,冒着大雨,准时参加复旦科学研讨班的活动。(答出一点给3分)
(3)①作为世界级的数学家:首创微分几何学科,填补了我国高校的空白。因“苏氏定理”“苏氏曲线”“苏氏锥面”等成就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作为数学教育家:他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严谨教学,授课娓娓动听,饶有风趣。
③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感情丰富,一生与诗结缘。他的诗歌既关心国家命运又重亲情友谊。
④他是一位充满爱国之心的学者: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漫长人生历程中以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为精神支柱。(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
(4)观点一: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严谨。
①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对熊全志的痛骂。
②对自己要求更严。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非常守时,冒着大雨准时参加研讨活动。
③正因为他的严谨,才可以在数学专业领域取得斐然的成绩。
观点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他的爱国。
①漫长人生历程中以效力于振兴中华民族的事业为精神支柱,是他成功的动力。
②祖国处于军阀混战时,他毅然回国,投身于浙大数学系的创办。
③在抗战时期,条件恶劣,他依然坚持数学教学。
(其他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观点明确给2分,能从文中找到明确的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从“原因”与成就之间的关系展开,给4分,能结合自己的体验给2分。)
13.B(A、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C、不忍卒读:用于形容文章写得悲惨动人。D、"略胜一筹"意为稍微强一点。这里使用不合语境。B、【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六、写作(60分)
18.参照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立意:
1.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
2.个性:要尊重个性,让自然发展,不扼杀天性。
3.环境:创设好环境,提供佳平台,给发展空间。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知县恽侯请我编写县志。还没完稿,恽侯奉命调离,我离开了 富阳。富阳人高傅占,对我叙述的关于周维城的事特别详细。因此为他的事迹做传,用来遗留给后来的修县志者作参考。
周丰,字维城,他的祖先是绍兴人,家有资才。父亲叫周重章,火灾烧得他倾家荡产,流亡寄寓在富阳,精神郁闷无所寄托,越发消沉灰心,不再置办产业谋生。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周丰还是小孩时,有一天很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归来,就把父亲的脚放到怀中来睡觉。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学习经商,早晨有位老人路过集市,和他谈话后,认为他品质非凡,
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坐卧行走,都要先了解她的要求,饮食必定亲自看她吃过,自己才吃,事务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母亲有时候不顺心,端坐着不说话,周丰显得非常害怕。看母亲的脸色高兴了,才快乐起来,又过了好久放心后才退下,后来遇到他的子孙,说周丰每次就寝前,必定呼唤他的母亲;将要睡醒时,也是如此。他自己一点也没意识到。周丰四十二岁那年,经过吴山,有个看相的人观察了他很久,拉着他的手说:“你的这只手纹理如丹砂,大概隐藏有很深的德行,命中当有子,家道富贵康宁,从现在就要开始了。”周丰做生意致富,生有子二人,孙六人,年纪八十四岁时死去,像相面的人说得一样。
周丰在乡里表现出很好的德行,有长者的风范。曾经跟一起做生意的人回家,周丰已经资助了那个人,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品。把这件事告诉了周丰,周丰急让他象以前那样藏好,告诫不要说出来,象以前那样对待那个人。
高傅占说:“富阳人多称赞周丰能施财给别人。然而周丰曾经说:‘我愧对吴翁、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经商。每到年终时,夜里怀揣金子走到里巷,见到贫家,默不作声地把金子放到门里,不让贫家知道。焦翁是江宁人,挟带三百金至到富阳做生意。当时江水暴发,焦翁呼喊渔夫,救1个人给1金。几天后,找到几个人,留在酒肆中,让他们饮食,等结束后送给钱财打发他们。这二人,现在问富阳人,却不知道了。周丰又曾经说: “我有生以来,对人家了解我很是感激。”
唉,市巷中也是不缺乏有德之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