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情感的统一:彩虹文化---细节的战略化(一)
详细内容
作为制造业企业,如何使企业文化能从领导嘴里进入员工心里?作为中国式企业,如何使制度与情感能统一在文化“旗下”?作为国有企业,如何使优秀文化实现顺利传代?
仅有好的文化不一定就能成为好的企业,可没有好的文化却绝不会成为好的企业。然而,文化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它是需要用心思设计、花精力建设的。这个建设的过程,却让不少企业看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
可对于彩虹集团来说,这一切却是另一番光景。这个位于西部内陆中等城市咸阳的企业,这个生产普通消费品中间件――彩色显像管的传统制造企业,这个100%纯国有、27家子公司、2万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从思想上、投入上、行为上,都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来贯彻,并且依靠文化的力量,打造出了一个距离理想越来越近的企业。
文化的细节体现
走进彩虹,第一个感觉就是“洁净”。
在彩虹,没有一丝灰尘的厂房地面就是开会时的座席,生产排放出的废水池里悠然地游弋着观赏鱼。如果说这种洁净来自于显像管行业本身对于洁净度的高度要求,还说明不了什么,那么彩虹的动力分厂――巨大的锅炉房里,烧煤大户的地上却没有一粒煤渣子,甚至让人有点担心因路滑而摔倒,就显得不同凡响了。
而且,《基业常青》、《从优秀到卓越》、《第五项修炼》、《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品格第一》……每个车间的墙报壁报、中厅走廊,都能看到这些管理书籍的内容精华、读后感想,有些甚至是中英文对照的,而创作者和阅读者,都是最前线的职工。
再去看看各分厂的休息室。风格不尽相同,但都明亮舒适,正在工间休息的员工还能与轻柔的音乐相伴。每个休息室里面都提供价格只有几毛钱的咖啡、牛奶等饮料,配备常用药品,女工多的分厂还准备着女士用品。如果有机会到食堂走一圈,就更令人惊叹了:饭菜不仅丰富廉价,更不一般的是,墙上贴着的红色墙报标明了从采购到厨师每一位食堂员工的姓名,以及各月伙食支出的明细――买菜多少钱、买粮食多少钱,平均每人每顿饭的成本多少钱、职工共交纳多少钱,集团拨款多少钱、盈余或亏损多少钱,一清二楚,一目了然。食堂里还能见到臂戴红袖章的人走来走去,原以为是检查员工浪费的,打听之后才知道,其实是监督饭菜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