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企业战略>通化东宝VS《福布斯》:为何欲告又止(一)

通化东宝VS《福布斯》:为何欲告又止(一)

详细内容

当初高调质疑《福布斯》富豪榜,并声称要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通化东宝集团,近日沉静了许多,大有将此事不了了之之势。

  11月3日,《福布斯》“2005年中国大陆400富豪榜”在京发布,53岁的通化东宝集团董事长李一奎以5.8亿元的身价,位列334名。该榜一公布便引起了通宝集团的强烈反应,并强调“资产数据肯定不真实”。

  此事的关键在于,在榜单公布之前,《福布斯》方面曾就“排榜”一事联系东宝集团。东宝集团当时曾明确地向《福布斯》提出:非由东宝集团和其本人提供的关于李一奎的个人财产统计数据都是不准确的;不同意《福布斯》将这些不准确的、关于李一奎的资产数据通过“富豪排行榜”向公众发布。

  像李一奎一样,不愿上榜的人还有很多。

  在《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的“明日财富之星”榜单上,佳杰科技有限公司副主席刘伟以4.8亿元的财富拥有量排名第一。但刘伟对自己上榜同样表示惊讶,因为佳杰曾两次明确拒绝参加《福布斯》排名。

  刚刚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中国第二富豪的严介和上榜后称,自己受到了很大伤害,同样拒绝了福布斯的排名。

  其实不只是福布斯,胡润的百富榜同样遭到了质疑,因为他们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就是调查不细、数据不准。虽然都说自己权威,但谈到数据的真实性时却都是半遮半掩。胡润的助手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排行榜上的数据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收集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媒体报道、股市公告、实地采访和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而福布斯则未公开过详细的调查过程。

  福布斯和胡润们的尴尬局面,除了暴露出自身的缺陷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的“藏富”心理。富豪们的财务信息极不透明,制度的缺失又使人们难以从税收等渠道得知富豪的腰包到底有多鼓。

  “藏富”是中国人传统的、特有的心理。但是,上榜后被置于阳光之下的富豪们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他们要应付媒体的采访,要面对人们的探富欲,要接受各方的质疑和拷问。而不少曾经上榜的富豪被从灰色的地带抛到阳光下后,成为富豪榜的牺牲品。200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名的周正毅,2001年第二名的杨斌和第3名的仰融,2000年第26名的吴志剑,1999年第45名的刘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