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在移动互联时代该如何创新(一)
详细内容
自序:作者试图将互联网影响下的保险创新做一番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整理出一整套的套路与方法(论),以彰显Bigger Than Bigger,不难看出作者的苦心与功力。不过说实话,有些过时老套,有些痴人说梦,也有语焉不详,甚至还有牵强附会凑字数跑题的嫌疑。
但是,一切都掩盖不了一个高屋建瓴的视角和深入专业的努力,不玩概念、纵横捭阖,由虚入实、探索总结,本文适合批判阅读。
酝酿一年没动笔,一方面期待能充实更多新东西,一方面希望修正之前关于互联网保险的武断。
两年实践观察下来,喜的是确实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忧的是仍然没有特别看到所谓“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保险业生产力创举。或许,正如当年导致苏联结体的“休克式疗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一样,国家层面变革如此,落到某个行业、企业亦然。
尤其是对于起着“维稳”作用的保险业更不能太激进,用互联网来颠覆,在实践中被当成《葵花宝典》里高举的那把刀,只能亮出来说“我有”,没看到有谁向下一挥。“颠覆”的标签,似乎只是用于宣传的浮躁与喧嚣。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渐进的螺旋式创新策略,仿佛多年前Intel的演进方式:Tick-Tock,这才是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
即便日有所变,身在其中不见其变。即便如此,回顾历史再看之时,却已发现日月换新天。再看看,互联网之于保险业的创新,到底是如何连滚带爬到今天,大家是如何修炼的,明天又将会如何什么。
注意:“互联网+保险”,并不仅仅是指在互联网上卖的保险,也会涉及到一些互联网语境下,传统保险的转变。
话说聊一件事儿,只分析具体的案例的话太“浅薄”,显不出逼格。得抽象、理论化、系统化。如果跟社会经济大环境、生产力发展史挂上钩,更会立马高大上。措辞也得跟上时代,彰显“博古通今”范儿,瞬间镇住读者。
本文正准备放这个方向试试,各位可以准备砖头若干。
保险创新路径
窃以为,近两年来保险创新发端于互联网,实为竞争催生,手段上是经营成本、获取客户之争,其本质将走向“数据”的竞争。这段加粗的文字得细细品读,看完下面长篇大论再回头来咂摸咀嚼。
保险创新这件事儿,本文将肢解为“市场”、“产品”、“沟通”三个环节来逐一剖析,其他如“购买”、“服务”、“运营”等问题,以后有闲心了再说。
首先是“市场”,也就是保险可以从哪些地方赚钱。
一、市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