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馒头血案”事件谈企业管理(一)
详细内容
近来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事件的出现,至少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四大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管理者应采取怎样的恣态去与员工交流?众所皆知:陈凯歌在中国是一位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会牵动亿万中国人的心的著名导演,在中国电影行业也算是一位座标式的人物,以他如此显赫的地位竟对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大动肝火,实在是自取其辱。陈凯歌状告胡戈事件带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就是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去实施管理以及如何控制管理中的节点问题。
管理者在实施管理时有时也会遇到“不识时务”的员工,非但不能老实的接受管理者提出来的整改意见,反而“牛逼”的很,不是嬉皮笑脸者的和管理者开玩笑,就是拉下脸面提出领导者个人缺点加以讽刺,向领导权威挑战,领导者在面临这种棘手局面时,往往处理不当就会造成自己与员工关系的紧张与疏远,甚至影响到个人声誉;那么,怎样去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如果发生了这种事情又该如何解决呢?
首先,作为一名领导者,你时刻要记住你始终是员工团队里的一员桤模,是代表大家的意见来对员工行为提出意见,这样理解才能使你站在事物有利发展的一面;而且在这个时侯,你的脑子要仔细对所发生的事情搜索一遍,检讨一下自己在提出来的意见中是否掺和了个人主义或“一棒子打死”的思想,只有盲加的罪责才会使员工情绪特别激动。
在你脑海中形成一种成熟的节点解决方案后,你可以并不妥协的向对方发出交流的信号,例如:“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到办公室里去谈好吗?”;“我也希望能听到你的心里话。”等等。
为人领导需有一定的“圆滑”技能,这样才能将自身置于有利处境,化被动为主动,才能获取员工们的信任与理解,才能实现管理者的最大利益化。
二、企业在市场混战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少树敌手。地球人都知道:《无极》是一部烧钱的电影作品,而《馒头》是由胡戈一人“好玩”玩出来的拼凑之作。《馒头》的流行其实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无极》的失望所致,因为陈凯歌极度煸情的宣传与事实效果造成了观众巨大的心理期望值落差,于是,“全世界人们愤怒了”。陈导在柏林对新闻记者异常愤怒的说要告胡戈,发泄了个人感情,而他“将失去更多”,因为《馒头》是广大人们群众共同的心声(否则怎会在网络上力挺胡戈)。从这层意义上讲,陈导是一种以小失大。同样,这个故事告诉了企业管理者一个道理:企业员工的利益点就是企业管理者最大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