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成功>张耀的创业故事:从教师到创业再到VC的十五年(一)

张耀的创业故事:从教师到创业再到VC的十五年(一)

详细内容

199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青年教师张耀向学校递交了辞职报告,此时他刚刚本科毕业一年。一年前毕业分配时,学校对他的承诺是留校任教的话,做两年助教之后保送读研究生。“那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只有少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才可以留校保研。”张耀说,但是在工作一年后,他改变主意了,不再做教师,而是要去外企工作。

  “从我毕业到辞职那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那时对他们思想冲击最大的是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

  “我的思想似乎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我判断,似乎真的市场经济终于来了。”在1992年之前,尽管从1978年开始算起,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14年,但是张耀认为,“以前是双轨制,公有经济几乎还是完全主导着整个社会,至少从大学毕业生毕业去向而言,国家单位、国有企业还是最主要的;私营企业很少,那时所说私营经济主要是指个体户,还没有民营企业家的概念;外资企业也基本不在大学里招聘。”

  在张耀所在的上海,此时的浦东新区经过3年开发,一座座新式大楼已经初具雏形,这是他和他的同事可以感受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尽管同事们对于社会的变化都很兴奋,但是张耀是少数下定决心离开体制内的人。

  启蒙

  对于离开学校、进入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己可以做什么,张耀的想法是:“国有企业不会去,如果去国有企业还不如留在学校;也没有人会想到自己创业,那个时候创业的概念就是当个个体户摆个地摊;那个时候的民营企业刚刚起步,大学毕业生也没有人愿意去。”张耀把自己的方向放在了外资企业。

  1993年,也正是外资企业开始大规模招聘本地员工的开始,在那之前,很多员工都是香港派过来的,本地员工能够进入的很少。“南巡”讲话之后,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更有信心,大规模的投资、扩张自此开始。

  张耀来到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应聘,只是因为学电子工程的他对于惠普这个名字有所耳闻。经过几轮的面试,张耀被录取了。“说起来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可能都不会相信,整个面试过程中双方都没有谈薪水,所以直到我去惠普报到上班,也不知道自己能拿到多少钱。”张耀说,“那时外企选员工非常挑剔,如果你一上来就谈薪水就会不录用你,因为那时大家比较普遍的想法是,如果你冲着钱来工作,那么工作态度就是有问题的。”

  直到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单,张耀才知道自己的薪水是多少。“2000多元!你知道我在学校里工资是多少吗?200多元,一下子差了近10倍。”张耀自己都对能够拿到这么多钱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