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勇敢新世界:两个天才的相遇(一)
详细内容
两个天才的相遇
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也许永远不会忘记1979年,那一年他刚好5岁,由于前苏联对犹太人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全家移民到美国,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也标志着美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移民潮的终结。
布林的父亲迈克尔是一名数学家,曾经在前苏联的计划委员会就职。“用数据证明苏联人的生活水平比美国人高得多,这就是我在苏联工作时期的主要内容,可事实又如何呢?”迈克尔说。
到美国后,迈克尔在马里兰大学的数学系谋得了一个教书的职位,而布林的母亲则成为了美国宇航局的一名专家。
在布林成长的家庭环境中,学术探讨一直是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话题包括计算机、数学和未来。布林的数学天赋自幼年时期就开始显露,他同时还对电子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尚在读小学一年级时,布林就做了一件令其老师大为吃惊的事情:向老师提交了一份有关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设计方案。那时候,计算机就像当初的黑白电视一样,只有少数人拥有并懂得如何使用,这也难怪布林的老师根本就看不懂这个学生的方案。
布林就读的高中是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建立的,有着1米厚的墙,却没有窗户。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毕业后,他进入了马里兰大学攻读数学专业,由于成绩杰出,布林在取得学位后获得了一个奖学金,19岁便进入斯坦福大学。
如果说,哈佛与耶鲁大学代表着美国传统的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大学则是21世纪科技精神的象征。
斯坦福拥有8000多英亩的校园,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1959年,工程学院院长特曼(Frederick Terman)提出了一个构想,这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的转折点:他将1000英亩土地以极低廉、只具象征性的地租,长期租给工商业界或毕业校友设立公司,再由他们与学校合作,提供各种研究项目和学生实习机会。
就这样,斯坦福成为了美国首家在校园内成立工业园区的大学。而工业园区内企业一家接一家地开张,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围,并开始向外发展扩张,形成美国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多年过去,斯坦福大学被科技集团与企业重重包围,与高科技、与商界,更与实用主义和开拓精神这些典型的美国精神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布林第一次参加斯坦福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就以10门都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被录取,而且他善于同教授们合作各种项目。他非常自信,对环境适应得也很好,同时还很外向,他在斯坦福充分地享受体操、游泳和社交活动的乐趣。在斯坦福大学,这位数学天才再次得到教授们的重视,校方允许他免读硕士学位而直接攻读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