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创业成功>“中国第一打工仔”刘延林的传奇故事(一)

“中国第一打工仔”刘延林的传奇故事(一)

详细内容

1964年,刘延林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恒升镇果子村。1978年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在家的刘延林随着烧砖瓦的姨父奔了河南,那一年,刘延林14岁,身高1米5,体重不到70斤。此后三年,河南、湖北、福建都留下打工仔刘延林小小的身影。

  1981年,刘延林回到家乡,借钱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贩猪跑单帮。贩猪的生意虽然风光,却没有给刘延林带来财运,反而让他背了一屁股债。那些天,刘延林好闷啊。

  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刘延林再次离家,南下广州,开始了又一次流浪生活。这一次,刘延林是偷着离开的,全部盘缠是砍了自家一棵树,拖到街上卖的9块2毛钱。

  到广州第三天,正碰到一家机砖厂招工,刘延林二话没说便跟了去。砖厂老板是个精明的广东人,很喜欢刘延林这个肯干、又肯动脑筋的四川仔。半年后,老板在海丰办起又一座机砖厂,交给刘延林承包管理。于是,18岁的刘延林成了砖厂的“白领”。两年里,刘延林挣到一笔在当时相当可观的钱,还清了债务,当“白领”已经不能满足他了,埋藏在心底已经压抑了很久的一个愿望喷涌而出―――当老板,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

  老板坚决不让刘延林离开。无奈,刘延林再次“逃亡”,炒了老板的“鱿鱼”。刘延林来到紧邻深圳的惠阳县淡水镇,那时的淡水还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小镇。淡水有个砖瓦厂,濒临倒闭,2万元就可出让。刘延林还不懂什么“股份制”,但笃信众人拾柴火焰高,于是说服两个四川老乡和一位本地人,每人出资5000元,共同经营这个砖瓦厂。20岁的刘延林当上了真正的“厂长”,谁知一连几个月,月月亏本,三个合伙人吃不住劲了,吵着退了股。

  刘延林一个人背起了全部债务。他对砖厂人事进行调整,堵塞生产中的漏洞,同时,尽可能改善生产条件,耐心等待发展的时机。果然,半年后,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浪潮卷到了淡水,建筑材料越来越紧俏,一年前仅卖4分钱的砖,一下子涨到3角多,还是供不应求。1988年底,砖厂纯利已达200多万元。

  淡水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距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都近在咫尺,刘延林相信,淡水早晚会成为国际化的大市场,于是倾尽资产,买下几百亩地。当时的地价,每平方米仅17元。又是半年后,淡水的房地产转热。又过了几个月,惠阳县城迁到了淡水。淡水地价发了疯似地往上涨,每平方米高达2000元,黄金地段甚至创下过每平方米过万元的“峰值”。

  刘延林在自己的土地前筹划了很久,最后留下自己准备安排使用的几处,其余的都卖了。他的心目中,还是要脚踏实地,干实业。如今,川惠综合大楼、川惠住宅楼、川惠工业区,以及高39层、投资1.2亿的川惠大厦拔地而起,公司属下还有建筑材料公司、建筑工程公司、高科技开发公司、鞋业公司、汽车修配厂等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