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文章
详细内容
篇一:《乡村四月读后写景作文》
乡村四月读后写景作文
四月江南,虽是初夏,但江南的草木早已绿绿葱葱,就像一块青翠的绿缎铺满了山陵和原野。
江南雨勤,细细的雨丝如纱一般,天地间一片葱茏。树林密密的枝叶的缝隙中,杜鹃鸟在斑斑点点日影和细碎的烟雨中欢快的啼叫着。如铃声一样清脆、响亮的“布谷”声伴着细雨。江南,一副烟雨蒙蒙的美景。
四月,不单单是江南山水的初夏,也是江南农忙的季节。是一个紧张、繁忙的月份。稻田地里,水色溶溶,倒映着四周的树影与天空中的银白光辉相映。远看好似一块满目亮绿的铜镜。
田野边,一群结束了采桑劳作的农民们在在准备插秧,这一刻没有人停歇,没有人闲着。一张张笑脸将丰收的希望播种在田间。
江南四月,人与景相映衬,风景无限!
篇二:《乡村四月》乡村四月
高晨
1.会认写生字。
2.通过诵读、想像、描绘、吟咏等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品悟乡村风光、田园生活之美,激发对乡村风光、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一、意象铺展,走近田园
1.出示:诵读词语(开火车读)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杨柳依依清风徐徐
鸡鸣犬吠袅袅炊烟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同学们,听出词语描绘的是什么地方了吗?
生:是乡下。
师:对了,词语描绘的,就是农村风光。来,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2.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3.出示诗人简介:翁卷,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永嘉四灵”。
二、读通诗句,勾勒田园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乡村四月文章}.
出示: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4.再读诗句,读准节奏。
师: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好,下面就该读诗了,读诗啊,讲究读准节奏,老师把诗的节奏划出来了,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诗。
三、感悟赏析,走进田园
画面之秀美
师:好,同学们,我们可能都听说过一个词,叫作诗中有画。(板书:画)
师:说的是一首好诗,你读着读着,就会眼前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江南乡村,那一个绿色的世界会展现在你的面前。同学们,你能在江南乡村的哪些地方发现绿色?
随机指导:树绿吟《咏柳》中名句。
师:好了,同学们,在乡村,山是绿的,水是绿的,草是绿的,树叶也是绿的,乡村四月,
到处都是绿的,这么多的绿,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把它表现出来了,是哪个字?生:遍。师:对了。(板书:遍)一个“遍”字就能表现出一个绿色的世界。
好了,江南乡村,除了绿色,还有没有别的颜色呢?
师:对了,同学们,江南乡村有绿色的山原,白色的水田,再加上无边的细雨,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板书:山水画)
师:诗中有画,诗中还有什么?(音乐)
(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子规声里雨如烟”,读了这一句,你仿佛听见了什么?
2.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出示: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宋·赵师秀
斜光照墟(xū)落,穷巷牛羊归。《渭川田家》唐·王维
师:乡村四月,到处都有声音,这无数的音符凑到一块,组成了什么?
生:一首无名的歌。
师:说的真好。这就是美妙的音乐。
师:同学们,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怎样的啊?
生1:很美。生2:有一种朦胧的美。生3:就像仙境一样。
3.同学们,边想像这美丽的画面,边想像这些声音,自己诵读一二句诗。
生读诗。指名读。
(指2名学生读,引导学生读出“雨如烟”的轻柔。
(引导学生读出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柔美。)
指导朗读:“子规声里雨如烟”,烟雨蒙蒙的寂静原野,只能听见悦耳的子规声声地啼叫,可见原野多么的寂静,这些朗读就不能太大声,以免把杜鹃鸟吓跑了。
4.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四张)。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引读或师读)“绿遍.......雨如烟”的美景啊!
(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如答不出)引导:同学们,我们读一下诗的三四句,你就会有发现。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生读诗。
师:有没有发现乡村四月的田野里还有一种美丽的画面?
生:农民插田的情景。
2.师:对了,同学们,在农忙时节,我们的农民就在桑园里、田野里忙个不停,这是另外一幅图,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板书:农忙图)
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忙人)多?
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乡村四月文章}.
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乡村四月文章}.
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也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读诗。
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多么美妙的音符,共同汇成了江南四月的乡村歌谣。
吟诵全诗。
师:这,就是乡村四月——(吟整首诗)
味道之醇美
1.师: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还有什么?(味: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清新;农家饭菜的清香„„)
2.读全诗。
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
四、拓展延伸,丰富田园
1.出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
2.师:这是这是一幅幅绝妙田园山水画!翁卷一首《乡村四月》,更是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江南乡村的画卷。背诵全诗。
五、情感抒发,热爱田园
读了这些诗句,请把自己对乡村、对田园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乡山水画{乡村四月文章}.
村四(宋)翁卷月农忙图
篇三:《小学作文:《乡村四月》扩写修改》《乡村四月》扩写修改
从网上找的好词好句,进行了一些修改,有了原创作文的个性……
春风又吹绿我的家乡了,瞧去,那”万条垂下绿丝绦”中孕育了勃勃的生机;绿杨阴里白沙堤上,翠色欲滴;“绿遍山原白满川”中,千山一碧;”千里莺啼绿映红时”,草长莺飞;”春来„湖‟水绿如蓝”中,倒映着青山绿柳;见那小溪中嫩绿的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尽情享受春风的抚摸。第一声鸟鸣划破了宁静的早晨,引来了五颜六色的鸟,有喜雀、有麻雀……下了一场小雨,在雨中漫步,只见雨丝密密地斜织着,蒙蒙胧胧中,放眼望去,只见淡绿。墨绿。深绿。碧绿……各种各样的绿尽收眼底。看,那雨丝似乎还微微在晶莹中带些翠绿,宛如一粒粒无瑕的翡翠。雨滴落在水面上,能见到一个个绿色的小圆晕。
那一座座绿山拔地而起,各不相连。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不停地叫着。它们落在刚刚抽出嫩芽的树枝上,唧唧喳喳的唱着,好像为春天的到来而高兴哪!
许多人正在干活,你看:那小池塘的阿姨正在洗衣裳,那溪边的大姐姐正在担水,还有那边的老奶奶正在……阳光照射着大地,金碧辉煌……溪水是那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水是那么绿,绿得是被周围的景色染绿的。村民们刚刚完成这一件事又要忙那一件那儿风景秀丽,四季如春,春天是忙碌的,不过春天的忙碌中还带着快乐。一阵阵鸟叫,一束束鲜花,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篇四:《乡村四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
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1.出示课件,问: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
是怎样的?
2.小结引入课题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课件)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乡村四月文章}.
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
天下虫。)
5.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
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
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
更好。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
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课件出示一、二句)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句
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画,因为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读到“绿遍山原”
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
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乡村四月文章}.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前面我们说“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
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古诗介入)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