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时事论据素材>驳论文高中

驳论文高中

详细内容

第一篇:《驳论文题及范文》

驳论文题及范文

文题:“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成功的呢?正如“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逆境出人才。请对此展开驳论,字数200字左右。

逆境能使人成才,但逆境与成才是不能画上等号的。逆境出人才只是人们的一种错觉,对于意志薄弱的人,对于在逆境中自暴自弃、自甘沉沦的人,逆境只能是他们的坟墓。说“逆境出人才”,这是因为逆境出的人才,其事迹太感人,就像“文王、仲尼、屈原”等,人们不过是为了教育好子女,教育好后代,觉得举这些例子更有说服力罢了;但千万不能认为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于是去制造逆境,让子女成才;若是逆境容易成才,孟母又何必辛辛苦苦地搬家呢?一句话,顺境是比逆境更能出人才的。(卓儒法)

“古往今来,哪一位杰出人才不是披荆斩棘从各种困境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成功的呢?”对此我不敢苟同。顺境和逆境都是一个生命历程,最重要的是人是否勤奋,是否对学习有兴趣,而且顺境更能铸就人才。我国古代诗人杜牧就是一个实例,他出生在一个豪门世家,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轻的时候,事业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与李商隐被后人称作“小李杜”。还有文天祥、周恩来、鲁迅等人,这些都是在顺境中铸就出的人才。如果仅逆境出人才,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大力兴建那么多的学校呢?如果逆境更容易成才,那么为什么高科技人员、商界精英等人才是广泛出现于美国、欧洲,而不是战火纷飞、食不果腹的索马里、刚果等非洲国家呢?(谢贻祥)

王小波

Astheauthorputsinparagraph5and6,informationsearchingsometimescanbetimeconsumingandnoteveryonehastheabilitytoexploretheWebindepth.Equalaessisthusonlyatheoreticaldream.First,Iadmitthatforafreshmanitmaycostlotsoftimeinsearchofinformationonline.However,puterlearningis,initself,partofeducation.Nooneisbornwiththetalenttouseputer.Asastudentbeesmoreandmorefamiliarwiththesearchingprocess,findingrelevantandreliableinformationwillbeeasierandquickerasaresultofskillfuloperationandusefulpreferenceaumulatedthroughexperiences.Second,itisthehuman,nottheputer,thatlimitsthedepthofexploration.TheputerprovidesallstudentswithequalaesstotheWeb.Noheless,theextenttowhichtheputerismadeuseofdependsonthevaryinglevelsofabilitiesofdifferentstudents.

第三篇:《驳论文(教师版)》

驳论文

教学目标:1.了解驳论文的基本知识;

2.掌握驳论文的基本行文结构。

教学重点:掌握驳论文的基本行文结构。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训练课时:2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

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

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

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

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

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

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第一步:树起靶子(敌论点),有的放矢。

举例:人们常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来勉励自己,认

为做事只要有心,功夫下到,就能成功。殊不知,功夫也会负有

心人。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只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面,而忽视了要尊重客观规律的一面。(《功夫也负有心人》开头)

第二步:正面立论,针锋相对。(位置可灵活)

第三步:引据论证,深入批驳。(1.现象+危害2.剖析错误本

质)

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或破立结合。在结构上可总-分-总

式,或并列式展开,或层进式推进,据情况灵活运用。

第四步:收尾照应,提出希望。(谈做法)

“补牢”岂待“亡羊”后

成语“亡羊补牢”众所周知,大意是丢了羊后,再补好羊圈,尚不算晚。它比喻犯了错误后,应及时纠正、以弥补损失。(树起靶子,有的放矢)

然而,我却认为,“补牢”岂待“亡羊”后?(正面立论,针锋相对)

没丢“羊”之前,总认为“羊圈”固若金汤,万无一失,高

枕无忧。“补牢”的工作嘛,一定得“亡羊”之后才能做,一定得造成了损失了才大吃一惊。这就是某些官僚主义者头脑中僵化的模式和刻板的逻辑。(破)

既要养“羊”,就得护“羊”,就得经常检查“羊圈”牢不牢,就得经常做修补工作。否则,亡一只两只“羊”,再补“牢”尚可,若亡一群“羊”或“羊”全部跑光呢?其损失就惨重了,付出的代价也就太大了。(破立)

看一看发生在眼前的事实吧。我国的森林面积少得可怜,但

总要等到大兴安岭的大片森林化为灰烬后,才来惩处官僚主义分子;我国的科技人才奇缺,但总要等到罗健夫、蒋筑英等中年知识分子命归黄泉后,才懂得呼吁全社会来关心他们;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和发达国家本有差距,但总要等到我国已形成两亿多文盲的大军之后,才意识到教育战线上存在着危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一项任务,但总要等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后,才担忧起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隐患来……“牢”虽然补了,有些正在补,可“羊”亡得何其多,损失何其惨重啊!(破)

从哲学的高度看,树立长期的“补牢”思想,是内因,而“亡

羊”诚然能对“补牢”工作敲响警钟,但它毕竟只是外因。如若没有树立先“补牢”防“亡羊”的思想,就等于放弃了内因的主导作用,这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其实,“亡羊补牢”是损失造成后一种消极的补救办法,何不防患于未然呢?这正如吃一堑,固然可以长一智,但长一智不一定非要以“吃一堑”为前提呀?!(破立)

我们的“羊”亡了一次又一次,紧接着“牢”也补了一回又{驳论文高中}.

一回。我们的教训太多,损失不小。“亡羊补牢”的惰性思想不除,我国前进的步伐就会受到严重的阻碍!(立)(引据论证,深入批

驳)

祖国要富强,民族要振兴。炎黄的子孙们,猛醒吧!“补牢”岂待“亡羊”后?!(收尾照应,提出希望)驳“读书无用论”

近来不时地听到人们议论读书的价值,主要有两个声音:一

是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另一种自然就是读书无用论了。对于读书无用论,我是相当的不以为然。我不否认有些人不读书也能靠自己的能力混得很好,但请注意,这样的人只占极少数。我看到某些论坛上有人说本科生不如专科生,言辞之激实在令人叹服,文笔也不错。但是,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很容易驳斥的。类似的,也有人在议论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大学生不如中专生云云,都是些站不住脚的谬论。就拿那篇说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帖子来说吧,作者只看到了少部分优秀的专科生和少部分在大学里混日子的本科生,犯了以偏盖全的错误,直接导致他总结出“读书多没有用”的谬论。如果从总体上来说,毕业后谁更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谁能更有成就?答案就很明显了,必然是本科生。为什么?整个理论修养和人文修养都比你高一筹,你能不服吗?如果按照“读书无用论”的逻辑,那么最优秀的人非连斗大的“一”字也不认得的文盲莫属!

无独有偶,某些人只看了就业率,就说研究生不如本科生,这也是有失偏颇的。书读得越多,学习得就越深入,就业面也就相对变狭窄了。因此,研究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是正常的。但是,无论从洞察问题的眼光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看,研究生总体来说都要比本科生强,尤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项目上,这是毋庸臵疑的。

综上所述,读书自有它的价值所在,而且它的价值是不容任何人否认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读书读的级别越高越好,更不是鼓励每个人都去考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什么样的工作都得有人去做,因此,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之后,根据需要去学习,够用就好。

“读书无用论”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过分强调能力的重要性。有些人是很聪明,什么事情都是看一下就能上手。但是,如果他们读书多点书,提高理论素养,那么他们的能力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同样智力水平的人,读过大学的跟没读过大学的人一比,差距马上就出来了——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我们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受到很多人的指责,说学了之后出来工作用不上。我承认有些科目确实是很垃圾,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否认,我们在学习大部分某些人认为是无用的东西的时候,就算以后用不上,我们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无用的科目”潜移默化。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你看一下,同样都是学那些“无用的科目”,文科生的思维跟理科生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反应可以相差十万八千里!学过数学的人跟没学过数学的人一比较,思考的逻辑的严密也有很大的差距。

否认读书的重要性,是浮躁的表现,是严重的错误。希望那些读书无用论者能早日醒悟吧。

读书真的不如经商吗?

大家也许知道,如今的经商者的利润往往比读书人多,经商者年进20—30万不成问题,而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却连工作都找不到。不由得许多人觉得那经商有“前途”,因而不学习了,自己去创业,可是这到头来,成功的又有几个?

难道这经商就真的那么好?

经商也是要用脑子的,极端地需要知识的,一个文盲是做不好生意的。没有头脑的人只懂得“投得越多,赚得越多”,却不知后面还有“损失得越多”这么一句。而且更糟糕的是:没有知识的话,哪一天被骗了你都不知道。那经济损失是惨不忍睹的!历来中国是重文,然后是学而优则仕。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知识基础去经商呢?

像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尔.盖茨,大家只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中学没毕业就中途辍学去创业,但很少有人知道比尔.盖茨其实也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甚至在年仅九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所有的百科全书。甚至在天文,地理、历史等众多领域都达到了精通的程度。而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数十年,比尔.盖茨所读的各类书籍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经商还是要有书籍做枕头的!

因此,不要天天在家做发财梦,想创业梦。不如先把自己的

知识扩充一下,用自己的知识与精明的头脑去创一番事业。懂得“学而忧则仕”。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您好!您别生女儿的气,女儿认为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妈妈,您说“不上大学没有什么出息”。在这里您首先没弄清什么是“出息”,您要强,认为上了大学“显亲扬名”,才是有“出息”。况且即使按您“有出息”的观点,也不能概括全部的人生价值啊。祖冲之读了哪所大学?张衡读了哪所大学?就说现代,彭总、贺老总都读了哪所大学?如果说一定要大学毕业才有出息,那么,这些人都不能算是有“出息”的人啦,这怎么会是正确的观点呢?

虽然我在您的眼里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但也并非全没主

见,报职业高中我是经过长期思考的,妈妈!我要走适合我自己的路,我在初中阶段能够在学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有您的一大部分汗水和心血。虽然您不曾说我反应较慢,但我知道,我已经用了全部力量才仅仅得到了这点成绩,如果上了高中,在全县的那么多“尖子”生那里,不被刺死,也要被比得灰溜溜的,这起码对我的人生我的自尊是一种伤害,妈妈能体谅女儿的用心吗?其次,我跟着奶奶学过缝纫;在电视上看过服装设计,那是一份多么美好的工作啊!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这一方面一定会干出成绩的,等到那时我设计的服装款式流行于东南亚、德

国法国的时候,我一定会向世人宣我的辉煌是妈妈给我的。那时世人决不会说我没“出息”。而我的这一志愿,妈妈,掏心里话说:不是比上一个大学的志愿还丰满和完善吗?

妈妈,您说不上大学就不能深造,这显然是您对科学界知之

不多,华罗庚初中毕业就失学了,他就是靠自学成才的,化学家杜勒十二岁就在一家药店当学徒,没读大学,在制药过程中,他发现化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问,就废寝忘食的自学,第一个析出氧气来。蒸气机的发明者瓦特,还是工人出身呢。况且我也有深造之志,我早就偷偷地读过往年的招生目录,北京服装学院、上海服装学院等大学都招收对口职高学生,以我这样的成绩,在重点高中是龙尾,但在职业高中是凤头,我可以自豪地说,将来的专业对口非我莫属,你放心地瞧吧!

基于以上三点,我说我设计了一条适合于我的路,你不认为

是荒谬的吧!妈妈,我是你的孩子,你是爷爷的孩子,我会听的话,要上“大学”,也希望你听爷爷的话,支持我走自己的路。

祝大安!

女儿:薇薇

××月××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尝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驳

论文。

2011年,秦玥飞从耶鲁大学顺利毕业后,通过招聘成为湖

南一个偏远山村的村主任助理。一年多来,他逐渐融入村民,了解他们的诉求,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为村民做成了不少事:修筑水渠,维修道路,安装路灯,建养老院……

有人质疑他的动机,给他贴上“富二代”“官二代”的标签,认为他是为了名利和权力,为今后的升迁铺路。父母都是普通工薪阶层的秦飞说:“我做村官可以更好地了解基层和老百姓,也能更好地了解我自己,至少可以判断自己适合在公共服务领域工作。做村官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虽然我是耶鲁毕业的,但很多农业方面的东西我确实不懂。我希望用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出一份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整体上看,秦玥飞代表了年轻一代对成功的反思和重新定

义,代表了一部分年青人在面对物质欲望时的成熟思考和选择。材料提供了许多思考和切入的点,如:名校毕业却去偏远山村做村官,在基层了解社会和自身,以自己的所学和所长为社会发展尽力,不断适应和融入基层做成了不少实事,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了解自己,受到没有根据的质疑,等等。可以根据这些切入点,从“择业观”“自我价值的实现”“认识自我”“理想追求”“知识

第四篇:《驳论文段落宝典》

About“creativeteaching”,theauthordoubtsthattheadjunctshavecapabilityandvigortoteachonlineanddosomecreativeteachingbecausetheirhorribleoverwork.//However,whatIwhattopointouthereisthattheauthor’sviewsarelackingoflogic.//Wecannotdefinitelysaythatadjunctswhohaveheavyteachingloadareunlikelytobedoingany“creativeteaching”.adjuncts,whomainlyfocusonteachingandusuallyacquirerichclassroomexperience,areinabetterpositiontoknowhowtopassonknowledgeefficientlyandcreatively.//Infact,almostallstudentshighlypraisethecreativityandvigordemonstratedbyteachersintheNewOriental,awell-knownprivatelanguagetrainingschoolinChina,whereteachersusuallyhaveprettyheavyworkloads.

第五篇:《驳论文写作训练》

驳论文写作训练

一、题目:有人攻击锐意进取的改革者:“政治刚刚安定,生活刚刚改善,你们又在折腾了。”请以《折腾与飞腾》为题,写一篇驳论文。

二、要求:

1、运用“独立证明”这种间接反驳的方法写驳论文。

2、结构完整,全文要具有树靶子、反驳、结论几个部分。

3、立论为驳论服务,立是有了破,行文中注意联系敌论(靶子)。

三、提示:

驳论,也叫反驳。反驳的过程也是论证的过程,即证明对方观点虚假,用自己的论证去推翻别人的论证,因此,反驳是论证的特殊形式,写作中反驳与论证常常融合在一起。反驳就是驳诉谬误。驳诉谬误的逻辑方法有两种:一种叫直接反驳,直接揭露论敌论点、论据的虚假,直接揭露论敌的论证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即直接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另一种叫间接反驳,这种反驳包括“独立证明”与“归谬法”(即引申论证),《琐忆》一文中,鲁迅批驳国民党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同泳的论调就运用了归谬法。这次作文要求运用“独立证明”这种间接反驳的逻辑方法。

“独立证明”这种反驳方法的特点是:反驳者不是先去揭露被反驳论点的虚假。运用这种方法,最能体现反驳与立论的对立统一关系。高中语文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