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哪里的
详细内容
篇一:《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区域特色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特征各式各样,其寓意、布局、派别等特征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过世代创作,积累而形成的文化,也是中国民间美术的主体艺术形式之一。剪纸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着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传承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本土精神。传统的民间剪纸强烈地显示出“生命追求”和“生命繁荣”的审美理想,其创作动机不是纯审美的,而更多的是为了物质实用,同时,它与民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因素不同,所以各地区所创作的剪纸在风格、形态等上也存在差异,展现出个地区的风采、特色。下面让我们来谈谈产生于地域广阔的中国的剪纸在区域上的特色。
北方民间剪纸特色
北方的民间剪纸以山东、山西和陕西的民间剪纸尤为出名。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山东胶东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当地的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窗花也随窗而异,小的寸许,精致灵巧,稚趣横生;大者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素雅大方。忻州一带,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南方民间剪纸特色
南方剪纸的特点如南北地域的风土人情一般,南方剪纸构图精美,刀法细腻,形象重逼真。南方剪纸较有特色的是广东、云南、贵州这几个地区。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
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云南的剪纸的作用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正是贵州剪纸者所求的最佳效果。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
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民间剪纸之所以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和生命力并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是由于它被广泛应用于喜庆、丧葬等民俗活动中的。千百年来,民间剪纸以特有的风格与魅力在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发生、流现传、演变,反映着普通人对生活的感受、爱憎、企盼和寄托。他们以最稚拙、最质朴、最真诚也最富个性的美表达着现人们的美好愿望。
篇二:《剪纸的含义》剪纸一般指剪纸(中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更多含义请参阅剪纸(多义词)。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窗花或剪画。不同的是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篇三:《剪纸发展史》剪纸的发展史
剪纸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古老的“活化石”。
追溯其渊源,1500以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鹿》作品中很有特色。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仪饰作用。
隋唐时期,沿袭和发展这一习俗,杜甫在《彭衙行》中“暖汤濯我是,剪纸招我魂”之句。剪纸已呈现扩大发展的趋势。
宋朝时期剪纸在民间广泛流传,每逢年过节,人们用剪纸装饰彩灯、贴窗花、点缀礼品来渲染节日的气氛。婚嫁之事也少不了剪纸,用来布置新房和彩礼。相传双喜也就是喜喜字是由王安石所创造。至此剪纸还用于门笺,刺绣花样,陶瓷纹样,木工雕花,印染花样,祭祀品等。
明朝时期:剪纸技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1965年在江苏江阴出土的一把明代折扇,在扇面双层纸间夹裱的一幅“梅鹊报春图”剪纸手法高超,精美细致。明朝剪纸不光在国内民族工艺中独树一帜,而且还享誉海外,畅销东南亚一带。{剪纸是哪里的}.
清朝时期:剪纸已不再是民众之事,已登大雅之堂进入了宫廷。
抗战时期:延安江丰、艾青、张仃、陈叔亮等老一辈开拓者,深入陕北乡间进行剪纸方面的调查、研究挖掘民间剪纸艺术之宝库,编辑出版了《民间剪纸集》。
解放后,一九五三年中华文化部举办了全国首届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继之展事不断。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剪纸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群普艺术。现代剪纸艺术家,冲破古人经营、在古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剪纸的一种新颖、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艺坛上。
今天的剪纸创作已不再局限于、喜字、窗花、灯花,刺绣花样的民俗范围,而是追现代艺术之风,走进舞台美术、影视、邮票、包装设计、艺术表演、大型展览、服装设计、民族服饰、宾馆、餐饮装饰、报刊杂志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剪纸表现方法
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
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
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所以它最注意外轮廓的美和造型。我国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用黑影构成了画面,这种剪影画后来还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其中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实际上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所以,作
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独具一格的。
彩色剪纸
5.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是剪纸艺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一般多采用已完成的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一般主槁所使用的材料都采用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一些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剪纸是哪里的}.
宜用深浓色,这样,套起来能得心应手。广东佛山一种“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
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
6.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上各种色彩。如果要好几层一起点染,色彩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便于颜色渗透。着色时,要注意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如果为了使两种颜色起渗比效果,染色时不必待一色干后再上另色,通常上第一次色半干时即上另色,才能达到渗化的效果。点色剪纸通常应采用阴刻法,便于大块面积留作染色用。点色剪纸色彩强烈,乡土味很浓,以中国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中国浙江平阳的染色剪纸,在继承蔚县的传统点色基
础上吸取了西洋水彩画中光和色的运用方法,为点色剪纸的创新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7.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
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
8.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槁张贴在一张白色纸上,然后根据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个别脸部可作适当的渲染。中国广东佛山的“铜凿”剪纸是在一张铜片上先用锤子将图案凿出,
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当地叫“
铜凿”。这种剪纸给人以金碧辉煌之感,而且便于长时间
保存,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
篇四:《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剪得出的美丽,剪不碎的时光
剪纸,是一种艺术。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李商隐的一首《人日即事》道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我却为“剪彩为人”几字着迷。节日之际,少不了剪纸来烘托气氛。随着镂空的光影变幻,人们似乎能看到一些超出现实的光怪陆离。(福字)剪纸(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剪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的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纸,发展成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简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艺术语言。(右图大)剪纸,是一种记录老百姓生活的艺术。
逢年过节获新婚喜庆,总能见到各类剪纸。它们各有名字——如窗花、门笺、
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直到今天,中国的新娘子出嫁,是绝少不了“囍”字装点新房的。双喜临门,珠联璧合的寓意在一派祥和的氛围内不言自明。(喜字)剪纸,是源自于古老时代的艺术。
它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剪纸是哪里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皮革镂花和银箔镂花为后来的剪纸奠定了基础。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和普及。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子美诗中就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已是画面构图完整,表达着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剪纸是哪里的}.
剪纸,是一种求全的二维创作艺术。
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欣赏性、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
剪纸,是一种夸张的艺术。{剪纸是哪里的}.
民间剪纸蕴含着人们对远古图腾的崇拜。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
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民间剪纸的夸张,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剪纸,是一种富含寓意的艺术。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它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话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
,民间称月为兔。我最喜欢的纹样是《抓髻
娃娃》,造型可爱。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
“
招魂娃娃
”、“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现在小朋友剪的抓髻娃娃加入了新的元素,甚是可爱。
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托物寄语,借用那些约定成俗的观念化形象,来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吉祥幸福的期盼。种种质朴的怪诞而又包含率真至美的剪纸造型,来源于原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民间审美观念;来自于有程式体系和意象造像组成的独特造型体系;来自于中国的本原哲学和世界观,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二齿一张一合,创作出心中有世上无的纹样——这样的艺术,你不想也来试试吗?
(北林木琢原创发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剪纸是哪里的}.
稿件作者:刘晴,责任编辑:邹亚洁)
篇五:《剪纸的制作步骤》剪纸的制作步骤
1、选题材
画草稿前,您必须要做一件事,即收集、整理出版的有关剪纸的书籍、画册、图片及剪纸原稿,收集得越多越好。再从中挑选出一批您最喜欢也想上手试试的剪纸,放在前面细细观察琢磨。
2、起草稿
选出一幅剪纸,对画面进行具体的描绘,画出黑白效果。若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初学的同学可以采用绘样摹剪的方法。绘样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线描绘,就是只画图形的外轮廓;另一种是完全按照剪纸的模样双勾描绘。两种绘样摹
剪的顺序,应是先双勾描绘,后单线描绘。
双勾描绘单线描绘
要想保留草稿原稿,先把样稿拷贝到红纸或黑纸的背面上,然后再用订书机或大头针将几张红纸或黑纸订在一起进行剪刻。这样,一是能保留原稿,留做下次备用,二是一次能剪刻出数张作品。但要注意文字剪刻出来后的正反面的误差性。当然自己能单独构思、起稿、画成草图更好,但那不是剪纸的新手,应刻是剪纸能手了!也有许多乡村妇女,不用草稿,拿起一张红纸,立刻能刷刷地剪出一幅精彩的剪纸来,令人惊叹不已。其实,她们也不是信手剪来,一挥就成,而是平时剪了成百上千张剪纸后,才有这种过人的本领和绝技,成为剪纸高手的。
3、剪刻
剪刻时不要的部位必须剪断,要把剪刻下来的碎纸片轻轻去掉,不能生硬地用手来撕,否则,剪纸会带毛边而影响画面的美观。
4、揭离
剪刻完毕后需要把剪纸揭开,因纸质轻薄,容易互相粘连,较难揭开,所以在揭离之前,先将第一张纸角轻轻揭起,帮助揭开。
5、保存
﹙一﹚粘贴保存
揭离完毕后还需把成品粘贴在一张纸上,便于保存。﹙二﹚简易保存
如果作品篇幅不大,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将剪纸压膜或塑封保存即可。
(三)镜框式保存
一般市场上出售的装照片和画片的镜框都可以。
学生活动:
篇六:《剪纸的工具及使用方法》剪纸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纸张、磨石、粉袋、砖。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工具。市场上出售用于裁剪衣料的普通剪刀就可以了。挑选比较轻巧,刀尖比较细一些的,松紧适度,刀尖齐刀刃快的就更为适宜。
刻刀——是刻纸的主要工具。主要是斜尖刀和圆口刀两种。文具商店均有出售。刻刀比较简单,自己可以动手做。刀片用;旧发条,锯条、表条均可,用砂轮打磨成所需要的形状。刀做好后用细线绳绑紧在小木条或竹杆上即可。
蜡盘——用一块15一20厘米见方的木板,四周钉上1厘米宽的木条,木条要高出木板1厘米,然后用筛过的草木灰与黄蜡一起在锅里加热搅拌,倒入木板里,压平冷却即成,这种蜡盘用起来非常舒服。实在没有条件做蜡盘的话,用三合板代替也可以,但三合板质地硬,易钝刀锋。
纸张——是剪纸的基本材料,纸张选择得好,能为剪刻带来很多方便。单色剪纸一般选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效果大方。喜庆,剪出的成品传统味道浓,每次可刻五六张。用蜡光纸或绒面纸代替,如果因纸面滑容易走样,中间可夹上一张吸水纸(如单宣纸、粉连纸)然后订在一起,稍加闷潮再刻。彩色剪纸一般采用单宣或粉连纸。另外,裱成后的绢也是一种很好的
剪纸材料。用单宣托裱后更为好刻。下边再介绍一下槁纸的闷湿压平法:把选好的纸张订成一块纸板(彩色每次刻二三十张,少了形下成一块纸板,反而不易掌握),用湿毛巾把纸板上下两面都闷潮(最好能潮透),再用吃过少量水的砖闷压三小时,待砖基本上把纸中的水分吸千后再刻。如刻的时间长了纸会发干,把湿布或湿毛巾压上后还可以使纸反潮。粉袋用滑石粉或山芋粉研细后用布袋扎实,做成粉袋,撒在刻纸的蜡盘上,可避免刻时粘连现象。
磨石——可备用两块粗细不同的磨石。要一边刻,一边磨刻刀,始终保持刀锋的锐利。
比例为一斤半灰:九两油:三两蜡。蜡盘的规格为24x40厘米,高度2厘米。蜡盘最好用的时期,是使用3个月以后。
2蜡盘的保养
蜡盘表面的刀痕要及时用钢勺来回压平。钢勺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大,否则会使蜡盘表面脱离。新蜡盘,容易粘连纸屑,应该耐心清除,即使少量进入蜡板内部,也不会影响使用。蜡盘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不会有粘连纸屑的情况了。而且,新蜡盘刀感稍硬,一段时间后,就会松软。如果保护得当,可连续使用十年以上。
部分初学者刻刀用力过大,容易造成蜡盘表面的损坏,可用吹风机给蜡盘加热,使表面融化,冷却后,继续使用。对于严重的损坏,可将蜡挖出,事先准备金属容器(如废铁锅),先放入些普通石蜡(一根蜡烛即可),待石蜡融化后,将挖出的材料放入锅内,慢慢加热并
搅拌,等完全融化后,再倒入木框内,这样可以反复加工数次以上,以延长使用寿命。
一套优质的剪纸工具,是完成艺术作品的关键,对于初学者,经过一个月学习便可制作精美的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