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小学读后感作文>推荐 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推荐 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详细内容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一)

电影董存瑞观后感(500字)

自从我看了电影《董存瑞》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让我的心久久而不能平静。

当电影演到董存瑞手拿着炸药包,高声地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呀!从此,董存瑞那英雄光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壮士呀!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的人们有时怎样做的呢?

现在大部分人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乱花钱、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懒惰等等。我想,如果那些先烈们还活在世上的话,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叹息。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我们的新社会。

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有一些人非但不悼念革命先烈,还在说董存瑞等人的故事是有人故意编造糊弄人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他们为什么不想一想是谁打出了我们的新中国?是谁不惜自己的生命迎来了这美好的今天,这不正是那些革命烈士吗?我真不明白他们的想法。这也正体现出现在某些人的狂妄。

总之,董存瑞一生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国家。他是人民的英雄!从此我们也要明白: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祖辈们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刻苦学习。将来为建设伟大祖国,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二)

《毛泽东的故事》读后感

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毛泽东的故事》,这本书是写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他经历了什么事,中国是怎么成立的。我最感动的是这里面的两个故事,它们分别是:《人心齐,泰山移》和《红军不怕远征难》。我来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人心齐,泰山移》。工人们必须要每天挖煤,每天只有7毛钱或2毛钱,工人们有时候还要被老板打。每个工人很爱钱。有一次,一个人看到煤里有2毛钱。就趁别人看不见,拿了起来。被一个管理人发现了。用鞭子打了他几十下。从此,那个人再也不敢耍小聪明了。毛泽东知道了以后,教育工人们一定要连起手来,一起对抗敌人,最后,终于把老板端下来了。工人们有了自由的生活。

《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个是这样。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被迫走了二万五千里。他们睡的只有一条毯子和一条被子,每一天都没有吃过肉之类的。他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路程。为了只是到达陕北。

我们一定要和谐,和谐能战胜一切,能把泰山给移了。我们还要学习红军这种坚强不屈、勇敢向上、毫不畏惧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还要学习毛泽东这样的人才。

五·一李子龙

2012年12月18日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三)

《毛泽东的故事》读后感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听着奶奶哼唱这首歌曲,我就问奶奶唱的是什么,奶奶就告诉我,这首歌曲叫《东方红》,歌颂的是毛主席,还告诉我说:“毛主席是我们人民的大救星,是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

假期,我读了《毛泽东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毛主席,我不仅知道了毛主席作为一代伟人,生活上非常勤俭节约,而且在青年时期学习就非常刻苦,在战争年代仍然没有停止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巩固学习,这才有了渊博的才学,领导革命取得了胜利,成立新中国!之后,爸爸还有妈妈又给我讲了一些红军长征时候的故事,还告诉我,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领袖,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还是伟大的诗人,还给我念了毛主席的诗词,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了毛主席的伟大和知识的渊博!

我也更加深刻地明白了,新中国的成立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来之不易,现在,我们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已经足够好了,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更应该加倍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作国家的建设者,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四)

读《毛泽东的故事》有感

1976年9月9日零10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在北京逝世。

100多万人民群众到天安门广场参加追悼会,同一时刻,全国男女老少默哀三分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寂静无声,他所深爱的并为之服务一生的人民流下如雨的泪水,所有火车、轮船以及工厂的汽笛都为这一巨大的悲痛整整鸣响三分钟。

123个国家的政府来电,联合国为他降下半旗,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起这支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可是,少年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支歌包含的全部意思吗?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军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公勋,他为世界被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全国人民都怀着巨大的悲痛悼念他的逝世!

毛主席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思想将作为我们党和人民的

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引我们的行动,每一个中国人都将为我们的民族曾经有过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而自豪。

亲爱的少年朋友们,为了学习和纪念毛泽东主席的崇高思想和光辉品德,虽然我学习和收集了有关毛泽东的几十篇小说故事,但远比不上他的丰功伟绩的万分之一。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五)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六)

推荐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七)

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六七岁时开始在私塾读书,一天,他向母亲提出要带着午饭到学校里去吃。文七妹以为儿子可能是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这段时间多读点书,于是同意了儿子的要求。可是在这以后的连续几天内,文七妹发现儿子带的午餐一次比一次量多,但是晚上放学回家后依旧显得很饥饿的样子。她不由地担心儿子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病,便细细盘问毛泽东。毛泽东只好老老实实地告诉母亲:"妈妈,我们私塾新近来了一个叫黑皮伢子的同学,他家里很穷,每天都没有午餐吃。我见到他总是挨饿。于是我就想自己带午饭去,好和黑皮伢子两个人匀着吃。"文七妹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不但没有责备儿子,反而感到非常欣慰。她告诉儿子说:"你应该早一点告诉我。你这样做是正确的,我非常高兴。但是以后要带够两个人的午饭,免得两个人都半饥半饱的。"此后,文七妹总是给儿子准备两个人的午饭,饭菜也越来越丰盛。母亲这种乐于助人、损己利人的品行,影响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性格。一直到他成为伟人之后,他仍旧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解放后,毛泽东经常给父老乡亲和师友,尤其是生活困难者多次寄钱。还邀请他们到北京叙旧,设宴款待,赠送许多礼物。而他自己则节衣缩食,吃穿很普通,生活相当俭朴。这些无疑是幼年受母亲影响的缘故。

篇二: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

一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1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篇三: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人,绝不是什么天命,也不是什么机遇,而是他每天刻苦求学,发愤向上,六岁能撰联,八岁能吟诗,人人称奇。毛泽东长到两岁时,他的母亲怀上了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文七妹把他送到外婆家棠佳阁长住。毛泽东的儿童时代是在外婆家棠佳阁渡过的。他在这里的故事很多。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文才不俗,附近农户家的婚丧喜庆、撰联写对,少不了他。他还在家里开了个启蒙馆,附近有10多个学生在这里启蒙。在这启蒙馆还发生过毛泽东抢板凳的故事。毛泽东3岁时,就喜欢认字,一字连认三遍,他就记住了。一天,舅舅开的启蒙馆开学了。他听到蒙馆里读书声,甩掉手里的小木锤直往教室里跑,他大舅母追都没有追上,他跑进教室,就去抢与一个比他高出一大截的学生的板凳。这学生只得向先生告状:“先生的外

甥坐了我的板凳。”他舅母追到这里,双手去抱外甥,见外甥毛泽东双手抱着凳子不肯,大舅父去抢,差点把舅父的眼镜打掉。文玉钦见毛泽东小小年纪就想要读书,只得另找一条板凳放了一个简易桌子,让其旁听。从此,毛泽东成了启蒙馆里的旁听生,并养成了好学、好问、勤写、勤练的习惯。

篇四: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走前规定学生必须在室内背书,不准走出私塾房间。老师前脚一走,毛泽东后脚就跨出了门。他背着书包爬到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他给每个同学送上几粒毛栗子,也孝敬已回来的先生一份。毛宇居却不领情,责问道:“谁叫你四处乱跑?”毛泽东回答说:“那我就背书给你听好了。”毛宇居知道背书难不倒这个学生,心生一计,来到院子中央,指着天井道:“我要你赞井!”毛泽东沿着天井转了两圈,便口占一首五言古诗:“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间接批评了毛宇居老师,从而也批评了这种压制学生的教育方法。

篇五: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篇六: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莫欺。”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有钱

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