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写妖高人一等
详细内容
篇一:《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鬼才”蒲松龄
当想象中的娇美的狐仙,俊秀的书生;凶神恶煞的地府阎罗,温柔可人的妖狐鬼魅;美如仙境的蜃楼海市,阴森恐怖的地狱一景等等“不现实”的神鬼轶事跃然纸上,那葵花妖小葵,美女钟素秋,竹妖陶醉,蛇妖水三娘,颠道人,玄真派,神来之笔,等等,成为“现实”的文字化为涓涓细流,汩汩流于笔下,作为读者的我们该有多幸运能在多年前就遇上他——蒲松龄。如同唐代诗人张若虚以《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全唐,蒲松龄则以一本《聊斋志异》流芳百世。
明清时期,社会动荡,朝堂上下万马齐喑,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蒲松龄在“高考”这只猛虎面前也不能顺利通过了。《历下吟》写于康熙四十七年,那年蒲松龄已69岁。诗中,他首先揭露了监考官的凶残和考生遭受的凌辱:试期听唱名,攒弁类堵墙。黑鞭鞭人背,跋扈何飞扬。轻者绝冠缨,重者身夷伤;退后迟嗷应,逐出如群羊。贵倨喜嫚骂,俚媟甚俳倡;视士如草芥,而不齿人行„„这是何等的悲哀?才华满腹,霸气外漏的信心满满的少年却输给了时间,输给了科举。当往日的饿飞扬少年成为白头老翁,他心中对社会的失望也就达到了一个顶峰。而这次“高考”,蒲松龄又名落孙山。他心灰意冷地回到家乡淄川,听到乡亲们议论纷纷:有人行贿打通了门子,考官便营私舞弊,把原定录取的人一笔勾销,把原来赏识的文章视若寇仇,再从已被废弃的试卷中抽出“照顾者”的卷子,作为录取对象。他们如此颠倒黑白,委实世所罕见。当知县前来劝慰蒲松龄时,他仍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他实在想不通,一个贤良的读书人有何罪,受此沉重打击?这些考官把录取看得像掷色子般轻率随便。他们由着自己的好恶,反复无常,随意决定考生的命运,真是骇人听闻,自古少有!但我不禁在想要是当年的蒲松龄果真中了进士,飞黄腾达了,那这本传世的《聊斋志异》还会存在么?所以,我相信,上帝的安排,总有它的道理的。
蒲松龄先生以秋坟鬼唱为背景,完全颠覆了古代小说的传统.肤浅的看,它是一部志怪小说,实则《聊斋志异》是集寓言,揭露社会现实,讴歌人间美好情感为一体的小说宝典.如果认为《聊斋志异》纯粹为一部鬼怪作品,出于猎奇的心理去看它,那真是暴殄天物,抛弃了聊斋真正宝贵的文化内涵,有违于蒲松龄先生创作的初衷了。令我痛心的是,现在有太多的人被这种肤浅的市俗思想梦蔽了双眼,虽然以《聊斋志异》为本体改编的影视剧不在少数,但是在成品里,遵循了蒲松龄的本意的精品是少之甚少。以我之见,现代的影视剧大多是打着“妖异”“鬼怪”“神仙”的口号,行着为自身谋取商业利益之事。我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这的确是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本传世著作改编的一塌糊涂,违背了蒲松龄写这本书的初衷,也将会误导读者和观众。
不知是不是蒲松龄在经历科举对自己的巨大的打击后,蒲松龄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反腐的巨大的倾向。如在《续黄粱》中,作者写曾孝廉终于在一个特殊的幻境中做了他梦寐以求的宰相,得官以后便贪赃枉法,不久就“富可埒国”,生活极其腐化,但结局却是“奉旨籍家,充军云南”“金银钱钞,以数百万”这样还不够解恨,“以巨斧挥曾项,觉头堕地作声。”“皮肉焦灼,痛彻于心;沸油入口,煎烹肺腑。”作者以尖刻的讽刺之笔还写道:“流颐则皮肤臭裂,入喉则脏腑
腾沸。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患此物之多也。”作为一名读者,读至此,我们不能不为蒲松龄的生花妙笔浮一大白,拍案叫绝!
事实上,蒲松龄始终挣扎在贫困线上,但是他却用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俚曲14种(,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杂著,总近200万言。如此有才情的一位作家,却被摧残在时代的铁蹄下,不能不说这的确是我们的一种缺憾。只能哀叹其生不逢时,但又惊讶于命运的巧妙安排,是时代摧残了蒲松龄,还是它成就了蒲松龄?
老舍评价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无论怎样,世事变迁,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一直都在,而我们,也将把这本传世之作传承并弘扬!
篇二:《题目db846e0e52ea551810a6879f》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三:《题目0aff5d1252d380eb62946d90》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篇四:《冲刺课第5讲学案》高考语文冲刺课学案
第五讲文学常识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一、考点分析
二、命题前瞻
例1(2012年北京卷)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描写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例2(2012年福建卷)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红楼梦》)
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风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子夜》)
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家》)
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
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
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几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好,孩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答第()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在孔子、孟子看来,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如何才能成为君子?请综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回答。(6分)
答:
例3(2012年浙江卷)(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1)(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答:
⒈全面撒网。
⒉重点突破。
⒊认真落实。
1.保持稳定,
2.关注重点:
3.试题创新。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1928年5月的《新青年》,作者首次采用了“鲁迅”这一笔名。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反封建战士——“狂人”的形象。
B.《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艺术上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C.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高老头》等。
D.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作品通过塑造一位敢于同巨鲨搏斗的硬汉形象,表现了“人可被毁灭,但不可被打败”的主题。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家》)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欧也妮•葛朗台》)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是非曲直。(《复活》)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梁父吟成高士志,出师表见老臣心”、“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琴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三副对联称颂的对象分别是诸葛亮、蒲松龄、苏轼。
B.鸣凤和四凤分别是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和曹禺的话剧《雷雨》中的人物,她们都是黑暗社会里封建大家庭中的牺牲品,她们的死从一个侧面表现了黑暗势力对年青一代的摧残。
C.朵拉患了重病,在佩葛蒂去澳前夕离开了人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艾尼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现艾尼斯始终爱着他,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女仆佩葛蒂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大卫·科波菲尔》)
D.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素芭》中,素芭是个哑女,作者通过刻画素芭的眼睛来展现她的内心世界。
4.简答题。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100字左右)
答:。
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写人写妖高人一等}.
A.堂吉诃德劝说一个又矮又胖的名叫桑丘的农民当自己的侍从,并许诺将来征服个把海岛后就封他做海岛的总督。桑丘家里很穷,正想出去碰碰运气,于是就答应了堂吉诃德的请求。(《堂吉诃德》)
B.孙权想借曹刘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孙权派鲁肃到江夏,以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孔明主动请求鲁肃带他前往江东商议孙刘联盟之事,鲁肃答应了。(《三国演义》)
C.探春发起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号稻香老农,出题考众人,题目是《咏白海棠》,各作七律一首,限韵。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红楼梦》)
D.爱斯梅拉达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他们在夜里幽会。妒火中烧的克洛德用尖刀刺伤了弗比斯,然后跳窗而逃。(《巴黎圣母院》)
篇五:《初一语文期末试题08-09》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酝酿()②庇护()③línɡ听()④苍q¡ónɡ()..
2、按照要求解词或造句。
①解词:随声附和②造句:销声匿迹
3、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修改后:②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母亲和那熟悉的乡音。
修改后:
4、根据下面相关表述写出相关的作家名字。
①郭沫若称赞他“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女作家,她的诗歌多以歌颂母爱、童真和自然为内容。
①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