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物的特点
详细内容
写人物的特点(一)
写人物的特点(二)怎样写好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描写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
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提示: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
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然也就具体了。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面化,遮遮掩掩。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
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体的: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写人物的特点(三)关于描写人物特征的词语与句子
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眉清目秀容光焕发美如冠玉出水芙蓉
冰肌玉骨冰清玉洁明眸皓齿靡颜腻理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道貌岸然秀色可餐
国色天香粉白黛黑傅粉施朱婀娜多姿
衣冠楚楚亭亭玉立雾鬓风鬟鹤发童颜
鹤发鸡皮短小精悍面黄肌瘦面如土色
面红耳赤面有菜色蓬头垢面蓬头历齿
鸠形鹄面铜筋铁骨肠肥脑满瘦骨如柴
大腹便便仪表堂堂玉树临风鹤发童颜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
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3、这位老汉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脸膛仍是紫红色的,显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崭新的青布棉袄棉裤,头上还包着一块雪白的毛巾。老汉蹲在地上,乐滋滋地抽着旱烟。
4、太阳晒得墨黑的清瘦的脸上,有一对稍稍洼进去的大大的双眼皮儿眼睛;眉毛细而斜;黑里带黄的头发用花布条子扎两条短辫子;衣服都很旧;右裤脚上的一个破洞别一支别针;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脚,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时节,怕刺破脚板,才穿双鞋子,但一下山就脱了。
5、这是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身穿军用棉大衣,脚穿高筒皮靴。高个子,方脸盘,长得很魁梧。下巴上有一颗黑痣,那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着亮,使人觉得粗犷又精明。
6、李云是一个机灵、陶气的孩子。他胖乎乎的脸上,长着一对调皮的大眼睛,眼帘忽闪忽闪的,那两颗像黑宝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转,鬼点子就来了。在他那黝黑的脸上,不论是那鼓鼓的腮帮,还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翘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描写人物语言:
能说会道出口成章巧舌如簧语惊四座能言善辩娓娓而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伶牙俐齿口若悬河浮文巧语附耳低言词不达意低声细语喋喋不休
1.上体育课时,小张不小心摔了,鲜血直流。同学们都无所事事,愣在那里!同学天好说:“快送医务室呀!流血过多,对生命有危险的,大家快!把他送到医务室!”
2.“怎么可能!”妈妈焦急的说,“今天早上还好好的,怎么到学校就发烧了呢?
描写人物动作:
手舞足蹈张牙舞爪走马观花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满载而归跋山涉水劈波斩浪前赴后继横行霸道神出鬼没披星戴月日夜兼程负隅顽抗耀武扬威营私舞弊兴风作浪扶老携幼身手敏捷风驰电掣动如脱兔举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昂首阔步健步如飞扭头就跑定睛一看侧耳细听目不转睛听得入迷挖空心思大步流星连蹦带跳凝神注视道听途说飞檐走壁东奔西窜怒目而视大摇大摆横冲直撞左顾右盼步履艰难飞似得跑
东张西望一瘸一拐奔走如飞挤眉弄眼匍匐前进上窜下跳张牙舞爪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3、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