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诗词鉴赏>清平调王菲歌词

清平调王菲歌词

详细内容

篇一:《专家纠正王菲《清平调》读音:读正确音会更好》

追剧、追星尽在影视头条官网

专家纠正王菲《清平调》读音:读正确音会更好

新闻晨报7月22日讯上世纪90代初,邓丽君邀请当时新生代作家曹俊鸿,将唐代诗人李白《清平调》谱成新曲,之后,邓丽君仅进录音室录制一段试唱,音档封存超过20年,奇迹般地躲过1996年香港宝丽金公司的一场大火……

王菲一直将邓丽君视为自己歌唱事业的启蒙者,5月8日,借由录音科技,她得以和邓丽君对唱《清平调》。日前,王菲独唱的《清平调》正式上线,除引发试听狂潮外,对李白古诗词鉴赏,也起到了作用。美中不足的是,王菲是按照邓丽君的读音一字不差来唱的,因此在读音方面出现了瑕疵,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裳‛……

晨报记者专访文学专家和方言学者,他们一致认为,王菲对古诗词的推进已起到表率作用,而对于读音的纠正并非讨伐——唱错不以学术相要挟,唱对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为求完美,5月延至7月发

《清平调》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

追剧、追星尽在影视头条官网

1983年,邓丽君推出专辑《淡淡幽情》,专辑由古月、翁清溪、刘家昌、黄霑等八位作曲人根据中国古典诗词谱曲,也是邓丽君历来评价最高的一张专辑。上世纪90年代初,邓丽君邀请当时新生代作曲家兼制作人曹俊鸿谱曲《清平调》,将其视为《淡淡幽情》第二章节最重要的歌曲,只是,邓丽君只进录音室试唱一段小样,便与此曲缘尽。

直至2013年北京首体‚邓丽君60追梦纪念演唱会‛上,封存二十多年的音档终于曝光,一首由邓丽君唱前半段、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调》,在众人惊呼中化作一波迟来的激动。而为了让合唱版本更完美,王菲此番慎重进行录音,邀请梁荣骏监制,原作曲人曹俊鸿亲自将邓丽君原音档进行净化,以厚重瑰丽饱和的弦乐重新编曲录制,今年5月8日适逢邓丽君逝世20周年,这首由邓丽君与王菲两代天后跨时空对唱的《清平调》问世,代表两代歌后惺惺相惜的美丽传承。

由于对这首歌曲极为喜爱,王菲另外录制独唱版单曲和MV。倘说邓丽君是牡丹,雍容华贵,那王菲便是兰花,月下幽香。MV则以动画精致呈现中国书画泼墨笔触视觉,配以大量青竹、牡丹、锦鲤,中段以水墨转换全彩大唐盛世风情,MV融水墨、书法、管弦乐、歌声为一体,堪称一件别致的艺术作品。因MV后期制作需要时间,原定5月底发行的独唱版本,为了尽善尽美,一再推迟至7月20日推出。

纠正读音,专家给出建议

尽善尽美也难防百密一疏,由于王菲是按照邓丽君的发声演绎,字的读音上出现了和她相同的错误。

《清平调》第一句‚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裳‛字,王菲读成了shang。在文学专业张教授看来,唐音读‚shiang‛(大概音),现代汉语发音中是没有的,‚先要强调一点,我们现在说的《清平调》发音是中古音,《现代汉语词典》上是现代音,这是两回事。所以,‘裳’在中古唐音中大致发音是shiang。汉语有很多变迁,很多音现在都发不出了‛。

在《清平调》中,‚发不出‛的音还有‚沉香亭北倚阑干‛的‚北‛。张教授解释道:‚‘北’在这里不读bei,读bok(入声,大概音)。王菲这个字没有发错,bok的音基本跟现代的上海话及粤语‘北’的音差不多。‛

张教授认为,既然是现代人演绎古代诗词,索性都统一成普通话发音比较好,没必要改变一两个字,‚除非你整首歌都用唐音,而且要知道,我们对上古、中古的很多发音是根据史料进行猜测的,当时并未留下直接的语音材料‛。不过,‚裳‛字现代的书面读音也不做shang,应该读作chang(二声,如霓裳)。张教授表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裳‛有明确的解释,‚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标准,除了口语‘衣裳’搭配shang读轻声,其他一概读chang。要特别强调的是,唐音没有轻声,所以这里读shang是不对的,这个轻声的shang应该是后来双音化以后才演变出来的‛。

还有一处明显的问题由方言学者陶教授指出,‚春风拂槛露华浓‛中的‚槛‛,王菲和邓丽君都读成了kǎn,他同样引用了《现代汉语词典》:‚槛‛字有两读:jiàn和kǎn。读jiàn时,意为:(1)关野兽的栅栏;(2)雕栏;(3)扣押;(4)四面加板的船;读kǎn时,唯有一义:门下的横木,即门槛。‚从这两句诗来看,都是表达‘栏杆’的意思,故读jiàn。‛

两位教授特别强调,他们都是严谨做学术的学者,这次回应只是用所学知识与读者分享,也没有指责王菲的意思,‚唱歌没必要学术,哪个顺口唱哪个,如果是讲究一些,读正确音会更好‛。(记者徐宁)

追剧、追星尽在影视头条官网

更多资讯在线观尽在/xingwen/905.html

篇二:《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4][5]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清平调王菲歌词}.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1]

词句注释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红,一作“秾”。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释,一作“识”。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2][3-4]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2][3]

整体赏析

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

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4][5]

《清平调》演唱:邓丽君、王菲

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云林县,祖籍中国河北省邯郸大名县,中国台湾歌唱家、日本昭和时代代表性女歌手之一。

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中国女歌手、影视演员。{清平调王菲歌词}.

2015年5月8日适逢邓丽君20周年纪念日,她生前最后绝唱仅完成一半的《清平调》,由天后王菲亲自进录音室,重新录制隔空对唱单曲版本,在当天下午5点零8分全球发行外,MV也于同日做全球影音网站与电台同步首播。此曲日后获之版税,王菲将全数捐赠公益,两代天后隔空对唱精华片段6日首度曝光,未来KTV也能唱得到,这也是邓丽君近30年来首支新歌MV,可谓意义非凡。音乐背景

《清平调》为邓丽君小姐继古诗专辑《淡淡幽情》之后欲完成的古诗专辑第二辑《春梦秋云》中的其中一首歌曲。《淡淡幽情》是一代歌后邓丽君小姐在1983年的一张专辑作品,《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他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他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

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而且无人敢驾驭这些歌曲以及感情。

《春梦秋云》就是传说中的《淡淡幽情》的第二部,也是十二首唐诗宋词,据说诗词已经选定,大部分歌的作曲也已完成。但是还没等到录制,邓丽君就去世了,非常遗憾。

歌词背景

这首“清平调”,是邓丽君于20世纪90代初,邀请当时新生代的作家曹俊鸿,将唐代文坛巨擎李白同名七言名绝句谱成的新曲。据说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这段出自《杨太真外传》的传奇故事,也许有不少夸张、虚构的成份。但是不容置疑的是,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2]

篇三:《清平调》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王菲:

云想衣裳花想容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清平调王菲歌词}.

名花倾国两相欢春风拂槛露华浓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解释春风无限恨{清平调王菲歌词}.{清平调王菲歌词}.

沉香亭北倚阑干

乐曲背景

这首“清平调”,是邓丽君于20世纪90代初,邀请当时新生代的作家曹俊鸿,将唐代文坛巨擎李白同名七言名绝句谱成的新曲。

2013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邓丽君60追梦纪念演唱会”上,从未曝光的《清平调》歌声缓缓扩散感染全场,在邓丽君演唱前半段后,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调》。这首歌是邓丽君于上世纪90年代初邀请作家曹俊鸿,用李白同名七言绝句谱成的新曲。邓丽君当年唱古诗词《淡淡幽情》专辑大受好评之后,原本已准备好10首歌推出第2集,但仅录了曹俊鸿谱曲、李白词《清平调》半首歌后即去世。录音档一录完整封存超过20年,也躲过上世纪96年香港宝丽金公司大火劫难,这段难得的盘带竟然奇迹似的留下来。

相隔18年后,一首由邓丽君唱前半段,间奏后,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调》,在众人惊呼中化作一波坡18年迟来的激动,代表两代歌后传承。

隔空对唱

2015年5月8日是邓丽君去世20周年纪念日,她生前最后的绝唱—仅完成一半的《清平调》,由王菲进录音室重新录制成隔空对唱单曲版本。《清平调》于5月8日17时8分全球发行,MV也于同一天全球首播。王菲所属经纪公司陈家瑛工作室表示,该曲日后所获版税会全数捐赠公益团体。

篇四:《王菲邓丽君隔空对唱》

王菲邓丽君隔空对唱《清平调》5月8日将发

邓丽君

凤凰娱乐讯4月29日消息,今年5月8日适逢邓丽君20周年纪念日,她生前最后绝唱仅完成一半的《清平调》,由天后王菲亲自进录音室,重新录制隔空对唱单曲版本。据悉《清平调》将于5月8日下午5点零8分全球发行,而MV也将于同一天做全球同步首播。此曲日后获之版税,王菲将全数捐赠公益团体,为两代天后隔空对唱,留下永恒的美丽声影。

场景拉回1995年的王菲,她曾说,自己的音乐启蒙者就是邓丽君。出道迄今,从未掩饰对邓丽君的欣赏与尊敬。王菲听着邓丽君的歌声成长发展,尽管当时邓丽君已鲜少公开演出,王菲与音乐团队已欣喜地挑选邓丽君经典,准备为此制作整张专辑向巨星致敬。

《菲靡靡之音》于1995年初积极进行,4月进录音室配唱,每一首都是王菲爱不释手的邓丽君经典。录制第二周,也就是曼谷时间5月8日下午约莫5点零8分左右,邓丽君在送往医院急救途中骤逝,消息传来举世震惊,专辑录到一半的王菲,对这份善缘才刚燃起随即烟灭无比遗憾。韶光飞逝近20年,所有爱邓丽君的人从未忘记她,包括王菲,因为两人始终缘悭一面未曾正式相识。

2013年5月19日,北京首体“邓丽君60追梦纪念演唱会”上,一首从未曝光的《清平调》歌声缓缓扩散感染全场,熟悉的声音,与未曾听过的一首歌出现了。这首“清平调”,是邓丽君于上世纪90代初,邀请当时新生代的作家曹俊鸿,将唐代文坛巨擎李白同名七言名绝句谱成的新曲。邓丽君之后仅进录音室录制过一段试唱小样,录音档一录完整封存超过20年,也躲过上世纪96年香港宝丽金公司大火劫难,这段难得的盘带竟然奇迹似的留下来。

直至2013年适逢她60岁冥诞,邓丽君文教基金会在北京首体盛大举行纪念演唱会,相隔18年后,一首由也是当年邓丽君继《淡淡幽情》唐诗宋词选辑后,第二章节最重的歌曲,可惜只留下半首的试唱盘带。

北京首体演出后,王菲再次慎重进录音,并邀请合作专辑多年的伙伴梁荣骏监制,重新以厚重瑰丽饱和的弦乐重新编曲,录制这首由邓丽君与她跨时空对唱的“清平调”,希望能在完美的环境中引喉吟唱中,制作成一首完整的单曲永远流传。

两代天后隔空对唱绝美全新的“清平调”单曲与MV,也将于5月8日邓丽君逝世届满20周年当日,并特别选在20年前她离开的下午5点零8分,全球同步首播并发行,作为历史性的纪念。

为表达对一代歌后的景仰,王菲与所属经纪公司陈家瑛工作室表示,此单曲未来所有收益,全数义务捐赠公益团体。在此,感谢邓丽君文教基金会提供邓丽君小姐宝贵的音档制作外,《清平调》单曲正式问世,代表两代歌后美丽的传承,也与这次邓丽君20周年《如果能许一个愿》浮空投影演纪念演唱会呼应,是一次绝无仅有弥足珍贵的合作

邓丽君唱前半段,间奏后,王菲接唱完整的《清平调》,在众人惊呼中化作一波坡18年迟来的激动。这首歌,

篇五:《歌曲中的诗词》

中央民族大学《宋词艺术》论文

流行歌曲对古诗词的借鉴

PopMusicFromTheClassicalPoetry

姓名:王彦学号:1248016年级:12级院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

2014年12月16日{清平调王菲歌词}.

摘要

唐诗宋词脍炙人口,韵味十足,流传千年,亘古不灭。除了在文学创作中被很大程度的引用,在其他方面也被加以借鉴,舞蹈、音乐等更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主要对流行音乐中对古诗词的借鉴谈论一下个人的见解。主要挑选自己比较喜欢的几首进行详细的评论。

关键词:古诗词,流行音乐,借鉴,见解。

正文: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诗词并称。作为文学体裁,诗词有其重要的分量。甚至一个朝代便因这样的文学体裁著称。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丰富的描写内容、奇妙的韵律节奏让多少文人倾心于它们的创作,让多少百姓醉心于它们的品读。诗词承载了太多说不尽的言语,它们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背影。无数的价值寄托,无尽的情感宣泄凝结其中,直接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文人精神。

流行歌曲似乎难登大雅之堂,更难于古典诗词相提并论,一个似乎是太俗,一个又是那样的高雅。但作为大众文化的最常见的代表,我们之所以说它流行是因为它有着广泛的受众。而其流行与其独特的情感寄托与节奏密不可分。这似乎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动情的吟唱或听一首流行歌曲时,那从心里涌出的感动决不亚于古人吟诵诗词时的投入。流行音乐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集中体现,展现了当代青年的独特的情感选择与对当前社会的感触。流行歌曲是通俗的,但不一定是俗的。

若把古诗词跟流行歌曲都比作女性,那么古诗词无疑是贵妇人一般的存在,端庄大方,而流行歌曲则是民间女子。纵然民间女子中不乏有悍妇与泼妇的存在,但是不可否认,村里还是有个小芳的存在,小家碧玉也是别有一番风采的。在很多时候,古诗词如西王母一般,端庄美丽,大方尊贵,自有一种威严,而流行歌曲便是那随意妄为的凡间女子,而天上俏皮思凡的仙子们则是二者的结合体。出尘的同时,又似乎触手可及,拨动你的心弦,勾起你的思绪,让更多的“俗人”见识到九天仙子美,体会到古诗词中的美妙意境。以下便是我听过的对古诗词有一定借鉴的流行歌曲(共计:24首):

在对古诗词有一定借鉴的流行歌曲中,有的歌曲以刻画意境或者对古诗词的理解为主,如《涛声依旧》《琴师》《落花时节又逢君》《生别离·永别离》等;有的歌曲是在歌词中直接引用原诗词,通过不同的谱曲与演唱来表达意境,如《虞美人》《月满西楼》《明月几时有》《春歌》等。有时一首诗词不能完好的表达流行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表达的力度不够,这时候一首流行歌曲中就会引用到两首甚至更多的诗词,如《上元》《最是李商隐》《李清照》《兰夜》等。赏析:

《琴师》若为此弦声寄入一段情北星遥远与之呼应

再为你取出这把桐木琴我又弹到如此用心

为我解开脚腕枷锁的那个你

篇六:《王菲向偶像邓丽君致敬演唱会将献唱4首成名曲》

///

篇七:《邓丽君的一生》

《清平调》(邓丽君王菲)

“邓丽君”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对于整整一代人而言,她的到来宛如神赐。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那里。日子过的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她的歌声清幽脱俗、浑然天成,她的笑容温润甜美、柔情万千。当年,她打开的不仅是一代人的耳朵,也唤醒了无数久处情感蛮荒之中的心灵。

父母很早就知道,邓丽君有一副好嗓子,8岁的小丽筠已开始接受启蒙恩师李成清的歌唱指导,展现出极佳的艺术天赋,不但歌词很快就会背,曲调更是听过不忘。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女儿后来凭着这一特长,不仅改变了全家人的经济状况,还成为华人世界的一位巨星。13岁那年,邓丽君参加了台湾金马奖唱片公司的歌唱比赛,以一曲《采红菱》夺得冠军。次年,她从中学休学,加盟宇宙唱片公司,当年即推出第一张唱片《凤阳花鼓》。

1968年,邓丽君开始在一些歌厅登台演唱,并参演电影,也曾在电视台主持节目。邓丽君曾拍过一部叫做《歌迷小姐》的电影,扮演一个被大歌星发掘的爱唱歌的女孩子,在里面的形象是扎两个小辫,穿白衣黑裙,一蹦一跳地唱歌。其实,那就是邓丽君的本来性格:一个温柔活泼又带点淘气的女孩子。后来,在公司的安排下,邓丽君走出台湾,长达4年的东南亚巡回演出,奠定了她在香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的巨星地位。

一位和邓丽君跑过场子的歌手在香港报刊上回忆说,当时邓丽君赶场很凶,一天跑五六个,每天能拿到的薪水是当时普通打工仔两个月的收入,18岁就在香港买了别墅。1973年,邓丽君决定赴日本发展,从此,走上漫长而艰辛的“天后之路”。1974年,她以一曲《空港》获得当年日本“最佳新人歌星奖”等多个奖项。收入这首歌曲的唱片的总销量,也达到75万张。

1986年,邓丽君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欢迎女歌星”,成为唯一同时荣获这两项殊荣的亚洲歌手。1987年之后,邓丽君因早年工作劳累过度,导致身体状况不佳,甚至必须改变唱歌的方式,不再用丹田音,就是为了缓解身体的疼痛。由于邓丽君经常使用含有激素的药物难免导致身材水肿,但又要演出,为了给观众一个好的形象,不得不迅速减肥。这样经常忽胖忽瘦,对身体危害极大。

1989年,邓丽君移居法国,在当地购屋置产,过起了近乎隐居的生活。次年5月,她的父亲去世。噩耗传来,她因悲伤过度而病倒,以致未能回台奔丧。1994年冬天,邓丽君因一场感冒演变成哮喘,病上加病。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在泰国清迈结束了她美丽而短暂的一生——当天,年仅42岁的邓丽君因哮喘病猝发,一位华人世界的歌坛巨星,就这样香消玉殒。

《小城故事》

她从不寻求夸张奇突的造型,也不标榜与众不同的个性,不靠绯闻搏宣传,也不靠多变的风格吸引眼球。虽然在演艺圈这个纷杂之地,不可避免地被媒体追踪,纠缠,终生未婚的经历和几次无疾而终的恋情都是公众关注的“猛料”,但是她一向含蓄以对,不出恶言。曲折的经历并没有使她的作品罩上怨气,反而在她的歌声中增添了更多的成熟韵味。她的人和她的歌都有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甚至只听她的声音就能感觉到她的微笑。

愿将欢笑声,盖掩苦痛那一面。悲也好喜也好,每天找到新发现。在20世纪最后一年,香港电台综合专业推介与民意选出的“20世纪十大中文歌曲”,邓丽君名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昂首入选。而在当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日本纷纷举行的类似“20世纪不朽名曲”选举活动中,邓丽君是唯一一位在三地都有歌曲获选的歌者。20世纪歌坛的灿烂星光,几乎被她一人独占。

篇八:《纪念邓丽君逝世20周年》

纪念邓丽君逝世20周年

二十年,足够在一个优雅女郎的脸庞刻上岁月的年轮。二十年前的1995年5月8日,一代歌后邓丽君的人生定格在42岁。纪念女神邓丽君,族谱录纪念网为她创建了网上公益纪念馆,可以在那里为她上香献花祭奠她。

邓丽君(TeresaTeng,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原名邓丽筠,祖籍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在台北县芦洲乡(现在的芦洲市)眷村长大,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以柔情歌曲著名。代表作品有《甜蜜蜜》、《我只在乎你》、《在水一方》等等,其作品在华人社会以及日本、东南亚等亚洲各地广泛流行和传唱,经典历久而不衰,深得人心。有“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十亿个掌声”、“亚洲歌姬”、“华人的骄傲”等美誉。

今年5月8日适逢邓丽君20周年纪念日,她生前最后绝唱仅完成一半的《清平调》,由天后王菲亲自进录音室,重新录制隔空对唱单曲版本。据悉《清平调》将于5月8日下午5点零8分全球发行,而MV也将于同一天做全球同步首播。此曲日后获之版税,王菲将全数捐赠公益团体,为两代天后隔空对唱,留下永恒的美丽声影。

林青霞2014年在散文集《云去云来》中写与邓丽君的闺蜜情,“我们互相欣赏。对她的欣赏程度是——男朋友移情别恋如果对象是她,我决不介意。”对女人来说,想让异性为之倾倒似乎并不太难,但同时还能收获女性的欣赏,却不容易。2012年,华商报记者在采访台湾电影金马奖时曾去过位于高雄的“邓丽君纪念文物馆”,从馆中保存的邓丽君使用过的物品就能看出她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