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被无情恼
详细内容
篇一:《多情总被无情恼》
多情总被无情恼
来邯郸读书,是意外中的意外.在我投报的院校里,我独独没有考虑的就是邯郸了.在刚到的那一个月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妈总会问,有没有想家.我答,不想.不过后来我想了想,其实我是想念家的感觉的,想念那个让我有着幸福向往的地方.
想想来邯郸也有些时日了,每天平平淡淡的,过着单调的生活,但总不会让人觉得厌烦.从宿舍楼走到教学楼,长长的走道两旁,满满的种着许多的树,高高大大的,遮住了阳光.树的影子落在地上,斑斑驳驳的.到了秋冬时节,路上会落满叶子,双脚踩在上面让人觉得惬意不已.每次下完雨,在月光下看那树叶子,像极了浮萍.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来,”孤单,有时就像是一片叶子,在尘世中飘落,黯然的沉睡一个冬季.”这么多片叶子就好像现在的许多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行走着,漂流着,孤单着.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给老朋友打个电话,告诉她,我想她了,很想很想.每次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总会忍不住泪流满面.这或许就像三毛所说的,快乐的日子总是短促的,躲在心里的枷锁不可能永远不去面对处理.时光无情,来去匆匆,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千里搭长蓬.呵呵,可我想,在与过去告别时,我永远都做不到坚强,那一转身一挥手之间,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或许弹指一挥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三年一瞬间,珍重,再相聚.
篇二:《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却被无情恼》(原创)
联系方式:电话13594810582QQ:441639201邮箱:441639201@qq.作者简介:出生于1988年性别:男年龄:23籍贯:重庆云阳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一班大学本科
相思总在风雨后,多情却被无情抛。自古文人多情,离人多愁,恰似那一江春水,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数不尽的哀愁,道不尽的别恨。{多情自被无情恼}.
远古的和风自心而过,幽怨的别愁牵动了无数男女的心扉。问世间情为何物,却教人生死相许。从河畔之洲到关关雎鸠,悠悠千年。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那温润的长亭,有多少人反复叩问:花开花落情为何物?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栖于河中之洲,那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却左等右盼也等不到自己的好配偶,叫人翻来覆去无法睡下。一首《关雎》,亘古千年。诗中那窈窕的姑娘啊,带着古朴与浪漫,和着水鸟的清鸣与水草的芳香,走过秦时明月汉时关,走过唐诗宋词,穿越长河落日,走过小桥流水,连接着多少文人士子多情人,伤怀了多少翘楚期盼空闺寂寞人。在每一个清晨的细雨与黄昏的飞雪中,不失淡淡的美和浓浓的香。多少芳香的灵魂,浪漫的故事等待开启;多少光洁的梦幻期待着良人的到来。一提及那条河流,那座沙洲,那参差荇菜,那关关和鸣的雎鸠,都仿佛嗅到了爱情的滋味,那爱如水如诗。
相约黄昏后,梦回寂寞时。思念如潮水,席卷着男人的痴,女人的怨。“忆郎郎不在,仰首望飞鸿”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思念多么幸福,却总叫人黯然销魂。那久别重逢的喜悦却堪比离别的幽恨,怎叫人不黯然泪下。
易安有词,却道“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幽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你看那热恋中的女子呵,那盼郎不至的心情呵,由爱而生恨,好不可爱。几丝娇恨,好个急不可耐,好个“子衿”情怀。眼波流动处,月亮是你,树儿是你。
一往情深深几许,愁煞深闺寂寞人。常言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却是那男子不肯交付真情啊。君不见,夕阳西下,落下地平线的,不仅有阳光,还有那姑娘翘首企盼的眼神。相约黄昏后,愁煞寂寞人,多情总被无情抛。
然而,往事如烟,尽管思念如潮,终究如梦似幻。前生的记忆纷纷飘落,散落一地忧伤。如同蹁跹的蝴蝶一样,掠过满心的惆怅,谁是谁的过客?
如果爱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烟花盛会,那么为何在尘世中翻滚了多时,最后受伤的总是女子,男人的记忆被时间的潮水洗刷之后,他们已经忘记,曾经的如花美眷。{多情自被无情恼}.
且看那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绝恨,她将全心情感付与李甲,却是李甲不珍惜,玩弄一番之后将她转手送与他人。十娘之情何其真,而其恨又何其深?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奇怪,不是当初的一句空言就可以约定终身的。当时你浓我依,今日却淡漠视之,爱情没有永恒,没有期限,一切的发生似乎都太仓促或来不及把握,却早已是过往云烟般,似水流去,剩下的只是幽恨和忧愁。
相见时难别亦难,却又那相爱容易相处难。正真的爱人却不能够在一起,简直叫人死何以堪。愁怨如水的心情,午夜梦回的繁星。人生或许就是爱一个人,再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这份爱。“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你看那春燕,来去自如,比翼双飞。然而在这美好的春光中,我却为你送别,无奈的放开你的手。你的身影消失在天涯尽头,我的心又安往何处呢?泪水淹没了天地,再也看不见你,只留下我一个人独自彷徨,徘徊于茫茫天地,孤单寂寞更与何人说?满心委屈,任凭风吹雨打去。想那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两人本来情投意合,恩爱有加,生死如一,然而即使爱之深,情之切,又如何?真爱大多不能够在一起啊!世间的爱也许就是如此,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放手。
其实,我多想和你白头到老啊,但当不送你离去,内心又怎能不悲痛。一个人的日子叫我如何生活呢?一场真爱,刻骨铭心,但当真的生活在一起,却无法在一起,岂不是一场“实劳我心”的劫难吗?
从上古到现在,亘古千年的时光,多少人忍受着别离的苦难,多少人对着长空哀叹。{多情自被无情恼}.
爱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古老而又绵延的主题,爱情诗作为爱情的艺术结晶,美化、洁净着人类的情操。看那坚贞不渝、真挚纯洁的爱情,又有多少完美的结局呢?又有多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恰到好处呢?更多的是残酷的爱情悲剧啊!恰如那“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无奈与哀怆。没有枯涩的泪水,也没有遗憾,离去的人根本不知道那即将是一场告别。带着微笑远离,是最
幸福的一种离别。所有的不舍,留给等待的那个人。一天将尽,离别之后,明日我们还会相见吗?明日,也许是天涯之遥。{多情自被无情恼}.
有多少爱情故事,就有多少爱情悲剧。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甜美无比,浪漫至极,然而相继而来的婚姻生活,总是让人经不住折磨。问世间多少故事,痴情女子负心汉。男子始乱终弃背信弃义,悲怆的是女子幽怨的呼声。
爱情的甜美终究抵不过婚姻生活的繁琐,当年城墙下的少年再也不会耐心的等待那窈窕的淑女,他们再也没有花前月下的甜蜜,取而代之的总是无休无止的家庭操劳。当初的庭院下的信誓旦旦,不离不弃的诺言,如今随时光流去。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婚姻当真是比恋爱多了许多变数啊。然而人与人就是这样奇怪,不是一句话语就可以约定两个人的一生的。曾经的山盟海誓,今时今日,什么都不能留下,但看那“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记忆的花瓣随着时光流逝到下一个时机的春天,漫天的花瓣失去了原由的鲜艳色彩,看到的却是悲伤的纹路,带着沧桑岁月留下的印记,说是苦痛的投影,记录是那上世纪的心酸历程。一点点的思念,似水流年。
总在愁绪里写着自己的心情文字,总想在别人的文字里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我做了,也得到了,可我的忧愁却比以前更多了。
有的时候我们执著的只是自己,感动的也是自己。就像有时我们爱某个人,是我们舍不得对他已经付出的爱;我们等待某个人,是我们舍不得已经对他付出的等待。这些爱,这些等待,无论是针对什么人,其实最终还是我们自己的。
有人说我是煽情的人,说我是多情的人。煽情也好,多情也罢,我只知道我的愁绪不是因为“多情总被无情恼”。笔下的情感文字有太多空洞荒谬与落寂悲
哀的东西,但这又谁能说得清?有些事情不可说,而有些人不可信,不可全信。更多的事情,是被自己的文字所伤。
在经历了岁月的蹉跎以后,学会了在人前虚伪地笑看人生,也许这就是一种成熟吧!生活其实就是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刻意的追求!因为平淡而真实的岁月,经不起太多的装模作样的浪漫来虚拟,经受不起太多的折腾。因此当我学会了沉静的思考后,再也不想去聆听自已心跳的声音,我只会用理智来隐瞒自己内心的那份感动。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篇三:《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自被无情恼}.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自被无情恼}.
总是无端的迷茫,总是有说不出的惆怅。希望在迷茫中成长,又害怕在迷茫中迷失了自己。没有方向的日子习以为常,但有时也会如鲠在喉,坐立难安。平时一展欢颜,万事皆不以为意。可是,若到伤心处呢?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失望、彷徨、踟蹰,丝丝凉意,冷彻全身。
突然感慨万千,自己像失根的浮萍,随波逐流,在茫茫人海里漂来漂去。想按照自己的性子去生活,但又怎么可能?生命如轮却没有永恒的方向,你不知它何时会走,何时会停。生活毕竟不能随心所欲,即便小心翼翼的在预定的轨道上前行,也会有意向不到的偏颇。
以为恋人最懂自己,恋人却渐渐远去。站在原地等候,却忘记了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原地,早已失去了原来的模样。极目远眺,满目疮痍,驻足凭栏,哀鸿遍地。此时此刻,任何心底的微澜都化为悲哀的自嘲。如果从来都不曾放在心上,那么也从来不需要忘记。生命中那浓厚的一笔,暗淡了它原有的色泽,终究都要变为黑白双色的老照片,渐行渐远。有些希冀,是本来就不应该有的,一旦生成,虽解了暂时的毒,但无异于饮鸩止渴。海枯石烂的誓言,在翻江倒海的变故中,都已经残破不堪、斑驳陆离,更何况现在毫无必要的念想?
车轮驶过,带走我的回忆;车轮停留,却带不回我的曾经。线断了,风筝便飞远了。断了,就是断了。
滚滚红尘中,谁为谁欢笑,谁为谁哭泣。
谁,又是谁的谁。
篇四:《多情却被无情恼,真情至性话阿紫》多情却被无情恼,真情至性话阿紫.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多情却被无情恼,至情至真话阿紫
阿紫是金庸笔下一个女孩子。她虽然是天真活泼,聪明机智,但结局却是很惨烈的。她虽然是大理皇弟段正淳的女儿,却是私生女,而且,一出生就被送走。她不比段氏的其他私生子儿,钟灵是在养父亲母呵护下长大的,钟万仇虽然丑陋,却对她母女十分疼爱;木婉清还有她师父—其实是她母亲教养她,而王语嫣,就更不用说了,锦衣玉食,与表哥青梅竹马。而阿紫,到15,6岁才第一次见到亲生父母。甚至到她临死,也没得到段正淳的正式承认,也没有任何名份。
她是在星宿派长大的。星宿派这个名字是挺好听,但那是个怎样的地方啊?“入星宿派的门人,未学本领,先学谄谀师父之术”“丁春秋生平最大的癖好,便是听旁人的谄谀之言,别人越说得肉麻,他越听得开心,这般给群弟子捧了数十年,早已深信群弟子的歌功颂德句句是真。倘若哪一个没将他吹捧得足尺加三,他便觉得这个弟子不够忠心。众弟子深知他脾气,一有机会,无不竭力以赴,大张旗鼓的大拍大捧,均知倘若歌颂稍有不足,失了师父欢心事小,时时刻刻便有性命之忧。这些星宿派弟子倒也不是人人生来厚颜无耻,只是一来形格势禁,若不如此便不足图存,二来行之日久,习惯成自然,谄谀之辞顺口而出,谁也不以为耻了。”而阿紫,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呢?她只是“往昔师父对我偏爱,都是因为我拍他马屁之时,能别出心裁,说得与众不同,不似这一群蠢才,翻来覆去,一百年也尽说些陈腔滥调。”
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变得蛮不讲理,邪恶,是非不分,小小年纪,机智百出,也只是为了保存性命。她出场不久,就累得段正淳家仆战死,但那也是段正淳与段延庆之间的恩怨,却她何干?她曾经捉弄过虚竹,但虚竹后来还不是还俗了,还娶了西夏公主,还做了灵鹫宫主人。得享人间幸福。这样看来,阿紫并没有作恶,反而是为善了。
虽然她这样满品谎言,但她遇到萧峰后一切都变了。她在看到阿朱甘愿为了萧峰而死,感觉到人间毕竟是有真情在的。在那刻,她就喜欢上萧峰了。但萧峰却从没有把她放心上。阿紫呜咽一阵,又道:“我怎么是小孩子?在那小桥边的大雷雨之夜,我见到你打死我姊姊,哭得这么伤心,我心中就非常非常喜欢你。我心中说:‘你不用这么难受。你没了阿朱,我也会像阿朱这样,真心真意的待你好。’我打定了主意,我一辈子要跟着你。可是你又偏偏不许,于是我心中说:‘好吧,你不许我跟着你,那么我便将你弄得残废了,由我摆布,叫你一辈子跟着我。’”
萧峰一掌打死了她,百般艰辛又救活了。阿紫每天在生存与死亡中挣扎,她有怪萧峰吗?半点都没有。
她只是说“我自然不恨。我为什么恨你?我本来要你陪着我,现下你可不是陪着我了么?我开心得很呢。”
她只是想留在萧峰身边,与萧峰在一起而已,为此,她可以连性命都不要了,至情至真,但是萧峰心中念念不记的只是阿朱,照顾阿紫,也只因为她是阿朱的妹妹。半点都不明白她的心思。
后来,她的眼睛被师傅弄瞎了,游坦之要照顾她,她也知道游的武功高强,可以保护她,可是她只是回到萧峰身边。后来,她的眼睛治好了,重见光明后,立即便赶去萧峰身边。萧峰怪她对游坦之薄情,她说:如果你的眼睛瞎了,我也心甘情愿把我的眼睛换给你。
阿紫听他语气严峻,双眼一眨一眨的,又要哭了出来,突然说道:“姊夫,你的眼睛倘若盲了,我也甘心情愿将我的好眼睛换给你。”
萧峰听她这两句说得情辞恳挚,确非虚言,不由得心中感动。
她只是不喜欢游坦之,无论游做了什么事都感动不了她。她只一心一意对萧峰好。最后,萧
峰杀身成仁。阿紫把自己的眼睛挖了出来,掷还给游坦之,抱着萧峰的尸体,跳下悬崖,自尽身亡。
这一幕是整部《天龙八部》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谁会想到,阿紫会刚烈至此?情深至始?阿紫高声道:“啊,是了,我的眼睛是你给我的。姊夫说我欠了你的恩情,要我好好待你。我可偏不喜欢。”蓦地里右手伸出,往自己眼中一插,竟然将两颗眼珠子挖了出来,用力向游坦之掷去,叫道:“还你!还你!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欠你什么了。免得我姊夫老是逼我,要我跟你在一起。”
阿紫抱着萧峰的尸身,柔声叫道:“姊夫,咱们再也不欠别人什么了。以前我用毒针射你,便是要你永远和我在一起,今日总算如了我的心愿。”说着抱着萧峰,迈步便行。
亦舒以阿紫为原型,创作了两本书《阿修罗》《连环》,借着书中之人说出她对阿紫的评价:阿紫真是性情中人,一般人只晓她淘气,捣蛋,孤僻,坏脾气,没想到她只是因为不妥协不肯走中意路线,明明多情,却被无情恼。
篇五:《多情总被无情恼》多情总被无情恼
曾经,我对早教非常热心。在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就开始让她认字了。那时我有一个观念:认字不一定要从字形简单的字入手。为了提高她认字的兴趣,只要她能发出一个音,我就教她认那个相应的字。女儿在一岁生日那天,突然指着桃子清晰地说:“桃。”我于是在一张卡片上写下来,指着它大声念:“桃、桃、桃。”念到第四次,我手指刚一动,女儿就小手一挥:“桃。”我喜出望外。第二天,教材变成了她三个月前就会说的“妈”。写着“妈”的卡片刚一举起来,女儿便眼睛一亮:“桃。”“不对,这是另外一个字,读‘妈’。”“桃!”
我把两张卡片并排摆在她面前。但见她伸出胖胖的小手,胸有成竹地指向第一个:“桃”,然后转向第二个,目光中流露出喜悦和得意:“桃”。三个月后,有一次我在房门上贴了一个“门”字(这时我已回归传统,打算从笔画简单的字开始教)。她远远见了,摇摇摆摆地跑过来,就像知道我要做什么并故意跟我作对似的,用力拍了一下门,大声喊:“桃!”然后嘎嘎笑着跑开了。
我给很多朋友讲过这个故事,我觉得它说明了早教的局限。有些概念,孩子必须到达一定年龄才能明白,这是智力上的硬标杆。女儿在一岁时以为,在卡片上划拉几道然后展示给别人看的行为叫作“桃”,即使我多次重复也无法让她实现概念理解上的飞跃。
也许是有了这个认识,也许是精力达不到,到儿子出生时,我的教育方针就变成随大流了。儿子三岁在加拿大上幼儿园,打下了英语的口语基础。五岁报名上学前班时,他偏偏抽中了早期浸入式法语课程。我当时也没有长远规划,只觉得既然法语班供不应求,而我们抽上了就相当于中了奖。
上了一年浸入式法语后,我们搬去了美国,一年后又回到了中国。在中国先上了一年本地学校,然后转到了国际学校。在每个阶段,无论是法语、英语还是中文,他在读、写方面都比同龄孩子差一截,但我总替他开脱:法语他没有基础,英语是因为学法语耽误了,中文是因为学英语耽误了⋯⋯凡此种种,都是因为我的决策存在问题,跟孩子没有关系。
就在不久前,我突然意识到不对。某一天和儿子同学的家长们闲聊,发现有些孩子刚从美国回来,所以中文在B班,但英文是正常进度;另外一些孩子在中国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英文在ESL班,但中文是正常进度。只有我儿子,中文在B班,英文也在ESL。这显然不对劲儿,这孩子该、该、该不是语言能力有问题吧?
为什么我一直没关注我儿子的语言能力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总是把能否融入新环境看作一件天大的事。相对于我女儿对搬家的抵触情绪来说,我儿子对搬家没有任何意见。你只要告诉他:明天你去一所新学校,他就“OK”了。刚到加拿大时,女儿曾极不适应,频繁惹事。当时我跟很多老移民交流过,大家都表示诧异,说自己的孩子很快适应了。那他们是如何适应的呢?反正是不知不觉地就适应了。
我女儿绝不可能让我不知不觉。她在学校不适应,回到家就要表达出来。种种我曾希望她拥有的优点——能言善辩、记忆力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等等——一旦她用来针对我,又是多让我抓狂。我当时都有些后悔从前在早教上下过的工夫了,因为我认为问题就在于她对语言的知觉太强烈了。作为一个能言善辩、把语言当作最得力武器的孩子,当她在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里感到无能为力时,她的反应就格外激烈。
我儿子多省心啊。在法语班浸入了一年,老师说的一句不懂,可人家的手工有长进呀。如今都四年级了,中文在B班,英文还在ESL,竟然也处之泰然。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着急呢?换了你姐姐,早就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了。
如今,时过境迁,我突然发现,两三年的焦虑后,女儿的读写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至我先生都产生了焦虑:咱们家不会再出一个作家吧?
也许,孩子的焦虑也不全是坏事。只是我无法确定这种焦虑是不是我造成的。会不会是因为当年被拔苗时体验过挫折感,所以女儿才会对文字有更多的知觉?抑或这是我自作多情,即使儿子小时也一样“桃、桃、桃”过,现在的文字能力照样无法步姐姐之后尘?
只要冷静下来,我就觉得其实很难在孩子身上分辨哪些是教育的结果,哪些是不教育也能得到的结果。可一旦看到孩子缺乏某种能力,我又不甘心袖手旁观,希望能找出更好的、无限接近目的的手段。